中国地图发展源远流长。中国古地图的绘制方法一直与众不同,独具风采,它不仅注重地图的实用性,而且讲究艺术性,即使在科学性上也是无可非议的。中国古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传统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 原始地图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尚未摆脱图画和神话传说。 神话传奇式地图《山海经图》 裴秀——“制图六体” 西晋出现了制图学理论——裴秀的“制图六体”,随即进入了形象画法和计里画方的传统制图阶段。它正确的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对中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清代京杭运河全图》现珍藏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原图长厘米,宽19.8厘米,图上未注明绘制年代和作者。有关学业者根据图上的内容、绘制风格及所用纸张考证鉴定,该图系清朝河道官员于光绪初年实地绘制,是清河道官员进呈的运河形势图,属原绘真品。 中国古地图绘制有一种传统手法,它叫形象画法,通俗地讲这种画法就是见山画山,见水画水,一目了然,直观生动,富有艺术性。 此图采用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所提出的法则绘制的,详细地绘出了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绍兴府的京杭大运河的全貌。运河两岸之州府县、水闸、堤坝、山川、河流湖泊和名胜古迹都有详尽的绘画;更可贵的是,图中还有大量的文字说明,尤对各地驿站之名称、水闸间之里程、运河水之来源、湖泊水域之大小、各河厅县之交界,运河水涨秀节及航运情况等内容,均有详尽记载,真可谓图文并茂。此图传世,为研究中国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地理、河湖变迁和运河水利工程等都具有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目录: 1.北京段、通州段 2.天津段 3.沧州段 4.德州段 5.聊城段 6.济宁段 7.邳州段 8.镇江段、扬州段 9.苏州段 10.钱塘江、西湖段 西方地图学的传入 万历十年()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华,带来了地图投影和经纬测量等制图方法。清代在全国组织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和三角测量,使中国地图学有了新发展。 为万历年间利玛窦所绘,高5英尺(1.52米),宽12英尺(3.66米),并特地以中国为地图中心。当时澳洲还未被发现,所以全图上只有五个洲,另分四大洋;附注地理志异,绘有风俗禽兽;四方各置“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月食图”、“中气图”。 坤舆万国全图局部 《坤舆万国全图》全图下载度盘链接点下方查看原文 少儿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xw/41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