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前4个月,全市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11.44%,增速高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领跑全市工业经济。但值得 龙头企业发挥关键作用龙头企业是支撑各县市区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一季度,全市12家高新技术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值亿元,占同期德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3%。其中在德州高新区,禹王实业、通裕重工和保龄宝3家企业的年产值均超10亿元。“拥有一批高成长性的企业,是我们保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底气所在。”德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健表示。记者从禹城市了解到,近年来当地严把招商关,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的产业链进行重点招商,产业规模迅速膨胀。特别是在德州高新区,当地着力引进高新企业,目前落户该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已达5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32%以上。产业集群的迅速壮大,使一大批关联企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有利于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在多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群内部创新创业的活力得以迅速迸发。在德州高新区,区内企业已先后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7家,80%以上的规模企业建立了独立研发中心。“十二五”期间,高新区企业先后承担国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14项,并有5项重要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今年1至4月,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7.6亿元,占禹城市总量的80%,同比增长11.6%。 优质平台加速产业集聚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德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高新区先后落户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家。截至目前,该区还有11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谈。一流的平台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集聚。近年来,禹城、齐河等地在高新区、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上明显走在全市前列。比如,禹城市坚持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高新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实现了园区“七通一平”,还为高新区解决了缺少金融、商场、学校等配套服务设施的难题。齐河县则在做强原有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自年起规划建设了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创业孵化、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新材料、智能技术五大产业。依托日渐完备的配套服务能力,各级高新企业数量迅速增长。仅在今年3月18日,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就一次性引进高科技创新项目23个。禹城市则于5月7日在京举办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引进高新项目2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靠引进,更要培养。德州高新区在加速产业集聚的同时,注重发挥综合孵化能力。目前,依托区内企业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德州高新区以国家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人才公寓为核心,建设了1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并建立了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功能糖检验中心,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小试、从中试到投产的全过程服务。协同创新保持产业活力创新驱动,是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推动力。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这一思路的提出,无疑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仅靠企业自身,我们不可能一直走在产品研发的最前沿。积极对外合作,内外协同创新,高新企业才能长久保持活力。”5月25日,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利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德州高新区已有多家企业与中科院、中国发酵协会、中国食品添加剂配料协会、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在政府层面,当地还先后与中科院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山东大学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等行业内知名院所共建了研发机构,加速小微企业的培育孵化,拓宽创新创业路径。德州高新区在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的同时,还通过大力推进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积极探索科技金融、财政金融、农村金融和民间金融创新等办法,帮助高新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德州高新区已经营造起了政府有“创新导向”,企业有“创新动力”,大众有“创新意愿”浓厚氛围。(德州新闻网记者王贺通讯员赵帅冯乐璇)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lt/11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