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网,记者:李晓丹 上海市今年有一批新的学区和集团组建运行,不仅扩大了“家门口的好学校”的覆盖面,还将建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发展性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学区和集团持续提升内涵品质,促进经验交流分享。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便捷地在家门口享受优秀教育资源带来的红利。这不,上钢学区的“学区化办学”正渐入佳境—— 上钢学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我一直想学跆拳道,可是爸爸妈妈不让学,学校原来也没有相关课程,现在每个星期我都可以跟着上南实验小学的老师学跆拳道了,真的好开心!”上海德州二村小学学生小邱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介绍,小邱“跆拳梦”的实现得益于“上钢学区”特色课程教师“走校”开课,也是上钢学区“学区化办学”后最先让学生受益的内容。 年4月,浦东新区上南实验小学牵头,连同区域内7所学校成立“上钢学区”。历经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上钢学区“学区化办学”项目在特色教师走校制、多校协同教研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上钢学区“学区化办学”渐入佳境。 上南实验小学校园(新华网梁鸿儒航拍) 特色课程教师"走校"开课初见成效伴随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沿黄浦江西南端,由黄浦江、川杨河和上南路围出一扇形滨江区域,一个几乎与大工业接轨衍生的居住区——上钢地区应运而生。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上钢地区常住人口老龄化突出,且不少人经济和社会背景存在“弱势”。上南实验小学校长周怡说:“我一直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未来。今天的教育到位了,明天居民层次素养就上去了。学校不能选择学生,但学校可以选择给孩子怎样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学得更快乐,变得更阳光。” 年初,“上钢学区”在浦东新区教育局第四教育署统一部署下成立。7所学校:上南实验小学、德州一村小学、德州二村小学、洪山中学、历城中学、东方阶梯双语学校、常青中学结成学区联盟,着力促进上钢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使学区内的每所学校都能成为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 最先让学生受益的,是特色课程教师学区内“走校”开课。在上南实验小学学生活动室,记者看到5年级学生姚浩聪正在精心制作自己的面塑作品,“我一直很喜欢做手工,但是外面很少有手工的兴趣班,现在能跟着老师学习面塑制作,好开心。”据周怡介绍,上钢学区项目组在了解每所学校的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和特色教师的基础上,率先在德州二村小学和上南实验小学之间,进行了特色教师“走校制”的尝试。德州二村小学的面塑课程和将棋课程走进了上南实验小学的城市少年宫;上南实验小学的机器人课程和跆拳道课程在德州二村小学每周一下午的拓展课上落地开花。上南实验小学校长周怡接受专访(新华网严晓瑜摄) “特色教师走校制虽然是个尝试,但是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教师走校制的实践与探索,使特色教师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扩大了特色课程的受益面。”周怡说。 跨学校与跨学段教研分享生态显现优质教育,还体现在优质的师资上。上钢学区在成立不久后,就组建了“教学研究分享协调小组”,进行跨学校、跨学段的教研分享活动,如今受到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好评。 根据上海市教委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考试,那么如何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呢?年6月,上钢学区内三所公办小学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同学段研究活动,以上南实验小学的老师为主体,制定了“游园式评价”方案,让三所小学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接受了知识的检验。 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游园式评价”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了学区化办学的特点,真正做到了‘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 上钢学区的学校还开展了同一学科跨学段的教研研究。比如英语学科,7所学校的英语教师共同听课、评课,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比较不同学段学生所适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北京中科医院忽悠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