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文坛,群星闪耀,著名作家如鲁迅、巴金、丁玲、张恨水、林语堂者不胜枚举,著名作品也自不必赘言。然而有这样的一位青年才俊,他和他的作品在那个时代里名噪一时,却因为英年早逝,尘封达70余年之久,不为现代人所知晓。他名叫倪锡英。今天我们随着倪先生80年前的文章,一起去看一下民国廿五年的老济南。(本文选自中华书局一九三六年发行的《都市地理小丛书·济南》)济南形势概述 文/倪锡英 古来谈论济南形势的人,对于济南的形势,曾有这样一段记述说: 「函历诸山导其前,鹊华群峰抱其后,明湖荡漾,泺水萦环,宛有江南之胜。」 这几句话,对于济南形势的记述,是很确切的。济南,不但是饶有山河的雄秀,在雄秀中同时还富有美丽的韵趣。山明水秀,不亚于江南各地。 人们都知道西湖的形势是「三面云山一面城」,觉得这是一个天造地设之境;而济南的形势,虽然比不上杭州西湖那般秀丽,却是也可以说声「云山四抱,大河前横」。我们试翻开济南的地图来看一看,那末在济南的东南西北四方,仅是连绵的山脉环绕着。把一个济南城围在中间。城北小清河一流清水,萦回若带。西北面却是一条广阔的黄河水,滔滔地向渤海东流。 环城的山,以城南最为雄奇。那一列好像重重的屏障似的,历山离城最近,在城南五里地,可说是济南南城的第一个屏垒。和历山相连着的,有马鞍山(在城西南四里)、兴隆山和大佛山(在城南十里),自大佛山再向东去,便是玉函山(离城二十里)。这里已是泰山的北麓,再向南去越过长城岭的遗迹,便到东岳泰山了。 城东的山,最大的是龙洞山,离城东南三十里。那里是以洞著名的。连着龙洞山过去,便是鲍山(在城东三十里)。离城东较近的,有庙山、茂陵山和荆山;向东北去,还有卧牛山(在城东北十五里)、九里山(在城东北五里)和历史上著名的华不注山(在城东北十五里)。 城西的山,有奎山(在城西十五里)、标山(在城西北八里)、黄山(在城西南六十里)、药山(在城西北十二里)、匡山(在城西北十二里)、紫荆山(在城西北十五里)、卧狼山(在城西南十五里)、龙山(在城西南十二里)和白马山(在城西南十五里)。这一带的山,都不很高,却也算得是济南城西的屏藩。 至于城北的山,那就很少。只有在城北十五里泺口镇旁的一座鹊山,远望去平秃秃的,也看不出那个是峰峦,只是一个苍翠的丘阜而已。因为济南城北,是水流的汇集所,因此虽然有山,也是很平坦的。 我们如果要把济南附郭的群山作一个较详明的记述,那么可以列成下表: 济南城周的山 南——历山、兴隆山、大佛山、玉函山 东南——龙洞山 东——鲍山、庙山、茂隆山、荆山 东北——卧牛山、九里山、华不注山 北——鹊山 西北——标山、药山、匡山、紫荆山 西——奎山 西南——黄山、卧狼山、龙山、白马山 济南城四周因为有了这许多山,所以,这些山,便以济南作为一个泻泄之所,山泉都向济南城汇流,而造就了济南七十二泉的胜迹。泉水经过了济南城,绕城一周,汇流入大明湖,再由大明湖出北水关,合为小清河和泺水的水源。我们可以把济南的水系比作人身的血流系统,群山上的泉流好像是无数细血管,向济南城汇流。大明湖便好像一个心脏,把这众流的水源,汇在一起,再绕城一周,流向小清河及泺水去。 小清河是从前济水的南源,最初和大清河相合,后来黄河决口,大清河为黄河所夺,变成了现今黄河的河道。小清河便单独地流经章丘、齐东、邹平,到高苑县南,复合獭河,向东北流,经博兴注入于海,和现在黄河的入海道,恰好是平行前进。这条河,可说是济南入海的水上要道。 泺水发源于济南城西北。现在是小清河新渠的上源。自从大清河为黄河夺流以后,泺水便和小清河在济南城北分了家,向东入海的便是小清河,向北流入黄河的,便是泺水。所以泺水可说是济南城和黄河连系的水道。水由泺水流入黄河,再由黄河注入渤海。 这两条在济南近郊的河流,可算得是济南水上交通的要道。在北方的许多河流,大半是流沙积满了河床,不便通航的。而小清河却不然,因为水流终年不断,帆船可以来往无阻,沿河设有水闸,保持水深在四尺以上,每年除了冬季的结冰期(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以外,春夏秋三季,完全通航。全线自济南城北黄台桥起,到河口附近羊角沟为止,约长一百三十里,航行的大小帆船,吃水在二尺以内的,可以用橹或挂帆,航程自羊角沟到济南称作上航,大约要七天。自济南到羊角沟称作下航,大约要三天。当胶济铁路没有完成以前,济南的商品,完全靠着小清河来运输,可以说是济南商业的生命线。自从胶济通车以后,小清河的航运便衰落下来了。但是有许多农产或工艺品,还是由小清河上运输的,每年进出口的船只,还在二万只左右。 水路交通除了小清河以外,自泺水可以接通黄河,这黄河在表面上看来,要比小清河大得多,而且全线经过青海、甘肃、宁夏、绥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九个省区,延长七千八百余里,可是它在航行上的功用,却比小清河要差得多。因为黄河河面虽阔,但是河床很高,而且上流的水势很湍急,把两岸的沙土全都冲下来,积在下游,下游的河道越积越高,渐渐淤塞,一遇到大水,便要决口,因此河道屡次变易。现在自开封入海的一段,便是从前大清河的旧道。从开封到泺口三百八十五浬间,有帆船可以通航,可是浊水横流,航行很是不便。普通上航须七天,下航约须四天,如果在冬季,黄河上结了冰,便完全不能通行了。至于从泺口入海的一段,因为河床很高,河内又多浅滩,行舟时容易搁浅,在水势平静的时候,可以通行到蒲台、滨州、利津各地,而直通渤海。但倘若在夏秋雨水的季节,河心里急流回旋,水涨得和河岸一般高,不时就要泛滥起来,航行是很危险的。 至于济南陆路上的交通,那可以当得「便利」两个字。因为济南是山东全省铁路网的集中点,从山东各地到外省去,除了走海道以外,如果走陆路,都须以济南为转运站,尤其是内地与海外货物的运输,是非经过济南不可的。现在将济南的铁路交通状况,分述如下。 (一)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是一条横贯山东全省的路线,从济南向东去,经过龙山、明水、普集、周村、张店、金岭镇、淄河、青州、昌乐、潍县、坊子、岞山、高密、胶州、沧口,而达青岛市。从青岛有海轮可以直通到日本、上海,以及北洋海岸的各大埠。自张店还有一条支线经过淄川,接通到全国的玻璃产区博山县。 而在胶济沿线,还满布了汽车道,自青州有汽车道可通至寿光及临朐,自潍县有烟潍公路,向东北经过昌邑、掖县、龙口、黄县、登州而直达烟台,接通沿海各地。向南经过安丘,而达诸城,和高徐路相接。自高密起点的高徐路,经诸城、莒县接通山东南部的沂州,计划中拟筑铁道接通江苏的徐州。自胶州起有汽车道可以直通日照。在这铁道与公路的混成线下,自济南出发到胶东各地去,便路路皆通了。 胶济铁路在计划中还要自济南向西延展到聊城,现在正在估工进行中。这个计划倘若实现,那么自济南到胶西各地的交通,将更形便利了。 (二)津浦铁路 津浦铁路是山东交通的纵线。自济南沿着津浦路向北去,越过黄河,经过省区内的晏城、禹城、张庄、平原、黄河涯、德州、桑园各地,再向北去,便到河北省境,可以通到天津,再由北宁路接通北平和东三省。自济南向南去,经过省区内的张夏、界首、泰安、大汶口、南驿、兖州、邹县、界河、滕县、官桥、临城、沙沟、韩庄,再向南而入江苏境,可以接通徐州,由徐州可以直达京沪杭各地,或转陇海路到河南、陕西各省去。在兖州府还有一条支线可以通到济宁,从济南有汽车道接通金乡、单县、曹县、巨野、菏泽各地。在临城也有一条支线经过枣庄、峄县而至台庄,那一带是山东的煤矿产区。 山东境内津浦铁路的两旁,也有许多汽车道可通,自德州可以通到恩县、夏津、临清、馆陶诸地。自禹城可以通到高唐、清平、博平、聊城,向东通到临邑、商河、惠民。自泰安可以通到新泰、蒙阴各地。 (三)小清河铁路 小清河铁路是胶济路在济南城东北的一条铁路,自济南东北的黄台站,通到小清河边的黄台桥。这是小清河航运和胶济铁路货运的联络线。 (四)清泺支路 清泺支路是从黄台桥向西接通津浦路泺口站的一条支线。这是小清河与津浦铁路货物运输的一条联络线。 济南的陆路交通除了有如许铁道以外,公路的建设,近年来也是很努力的,现在已经筑成的,有下列三线。 (一)济乐线 自济南市起,经齐河、高唐等地,而至馆陶。 (二)利菏线 自利津起,沿黄河大道,经济南、临濮集而至菏泽。 (三)济齐线 自济南向东,经章丘而至齐东。 以上是济南的山川形势,和水陆交通概况。我们如果把济南城的本身来观察一下,那末第一个可以给我们发现的,是济南有两个城,就是内城和外城。好像一个回字,可是这回字的上面是连成一笔的,因为内城和外城靠北面的城壁,是连在一起的。 在内外城的西面,便是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会点,南北有两个伟大的车站建筑着,在车站南面和城西的一片间,洋楼高耸,市街纵横,完全是近代型的一个市场,这便是济南商业中心的商埠地。比较济南城里,还要热闹。这因为商埠地的地位,适当于津浦、胶济两路交点的南面,交通格外便利的缘故。 济南,有这样雄秀的山川,便利的交通,坚固的城墙,以及商业繁盛的商埠地。因此,在我国北方的几个重要都市中,也可以算得是一个商业的中心。同时因为据平沪的中枢,扼津胶的要道,也可算是黄海右岸的一个重镇。在地理上、政治上,便变成一个极重要的都市了。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xx/72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