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成功人士巡回演讲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我的工作,都没有时间陪伴我的家人和小孩。听起来好感人...请问,你考虑过你家人和孩子的感受么? 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奥巴马说竞选中有一件事他很自豪,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几天前听米歇尔演讲,她谈到做总统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出谋划策。因为奥巴马知道自己不可能做一辈子的总统,却是孩子一生的父亲!此文送给天下比总统还忙的父母亲们。 中国真是个奇怪的民族,我们重视家族、重视血缘、重视宗亲,但很多时候,又在潜意识里崇尚为了出人头地而六亲不认,不带小孩、不理亲情。他不但不会受到多少批判,这些反而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标签,成为他炫耀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和牺牲的资本。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倘若你赢得了天下,而输了家人,那你的成功,不过是一场泡沫。 我认识一位外企女强人,非常上进,读MBA、EMBA,职场上节节高升,风头无二。而她的小孩,长期寄存在内地,由爷爷奶奶照看,如今9岁了,多年来保持母子二人一年见一次的频率。她以为自己是圣诞老人么? 我采访过不少名人,牛逼艺术家、牛逼摄影师、牛逼艺人,问及什么时候陪小孩呢,其中一些人给出的答案是:没空陪小孩,孩子还小,懂什么,我现在努力打拼,多赚点钱,给孩子打基础,也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 但他们知道孩子们怎么说吗,我们做过几次调查,孩子们的心声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不那么成功,我不要昂贵玩具和高价培训班,我只要你们陪我。畅销了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 在中国,不负责的父母舆论环境真是太宽松了,以工作忙为由,把孩子堂而皇之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或是请个保姆替代自己来带,相关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经济状况越好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 而隔代带小孩,成功率不高于30%,因为祖父母辈带小孩,用的大多是传统方式,以撒谎敷衍小孩;用“小心点”、“不要去”等口头禅妨碍小孩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贪小便宜;当着孩子的面讲孩子父母的坏话等…… 中国文化里,过多强调生育是一种权利,甚至是一种义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生育是一种责任。在你不能确定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陪伴时,请不要草率地生下孩子。《穷爸爸、富爸爸》里就有一句,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当然,不是说夫妻一方必须辞职全职带小孩,这在中国也不现实,但当父母的,有没有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呢?双方都要上班的情况下,有没有把下班后的时间、整个周末拿来陪小孩, 我总以为,衡量你是否在意一个人,最显要的参数,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对于一个人而言,时间比金钱可有限多了,你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愿意为孩子去死,但是你连每天几小时的亲密相处都保证不了,你确定真的爱孩子? 我一个朋友,成天跟我抱怨,孩子跟他不亲,就爱自己外公外婆,每次都能准确收获我的谩骂,我说你纯粹是咎由自取,你自己陪孩子的时间不够,和老婆到处去旅游不带孩子去,在家也是打电玩不理孩子,你不付出光想要结果,想得美!早教专家说了,孩子才是研究大人的专家,谁对他有诚意,人家一目了然。 很多人又说了,我忙啊,我没空啊,有好多会要开、好多应酬推不掉,忙是不在意一个人、一件事的借口,像早教专家小巫说的,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个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会议,再忙都能抽出时间。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都指出,孩子0到12岁,尤其0到3岁之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两地分居,或者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能否跟父母尤其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教育专家公认的一点是,孩子0到3岁跟父母相处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所以,请别说那种“孩子还小,谁陪都一样”的蠢话了好么? 我身边很多朋友,因为不想因为孩子而降低生活质量,没做好为孩子牺牲自由的准备,就决定不要孩子,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比生了不养的父母,更负责。我们怎能以自己要多做点正事、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理由,让自己的孩子,希望父母多陪陪自己都变成奢望,那我们还算父母吗?所以,每一位父母,你有做出为了孩子舍弃职场晋升、牺牲休息时间、牺牲自我实现这种觉悟么? 寂静法师开示父母无法和孩子沟通的一大原因就是不在同一个世界。不在同一个世界,就没有共同语言。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就是在同一个世界;“话不投机半句多”,就不在同一个世界。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想跟孩子很好的沟通,就必须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 佛经里面写到,释迦牟尼佛过去还没有成佛、还是菩萨的时候,他想度兔子,他是怎么度的呢?他绝对不是化做菩萨的形象,说“兔子兔子快过来,我度你们!”我相信兔子会被吓到,跑的一个都不剩。那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救度众生的呢?这就是我们受启发之处——释迦牟尼佛会变成兔王。第一,成为兔子,这就成为了同一个物种,进入了同一个世界。第二,还是兔子中的“王”。兔王是兔子中的领袖,是最优秀的,是引领者。 我们带孩子也是这样,首先成为孩子,进入到孩子的世界里面去,然后还要比他优秀。所以,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要成为孩子王,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和孩子们沟通,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做他们的引领者,领着他们向前看,往高走。 成功人士切忌:名利成了功,子孙成了空!表面是功臣,实际是罪人!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金霉素软膏消脂肪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