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儒学思想在此产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之主流,而儒学的目的在于“修己安人”之道,修己安人,也是德性修为的高境界,这应该成为教育人的人生责任和生命意义所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德州市创新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切入点,在师德建设中寻找教育发展的智慧,使德州的师德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为各区域的师德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弘扬教化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教师的“四有”标准,成为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思潮、诱惑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保持心灵上的一方净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任何时代的大变革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一个新的教育创新时代的到来,必然以教育思想的大解放为先声。不能不承认,教育思维模式的僵化,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创新发展的最大思想障碍,而只有全面保障教育者的创新自由,才能真正把教育纳入创新发展的轨道,才能最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意愿,不是为家长和老师而学,不是为将来的工作而学,而是真正为自己内心的成长与发展需求而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整齐划一的要求去规范教学活动,千面一孔、机械呆板的授课模式,应被抛弃。近年来,德州市提出的“向师德要质量”的新思路,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业绩有机结合,使师德这一不易量化考核的内在品质通过专业能力、工作业绩予以量化,探索出一条师德建设、促教育发展的德州“新样本”。 教书育人,德为首立。师德建设是学校实行以德治校的永恒课题。师德建设从开始到成为优势、特色,往往需要几年时间,其间必将伴随着师德高尚的一大批名师的产生,也带动了德州市教育工作的创新。 德州市把开展师德建设的着力点定位于“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以教师优秀业绩彰显高尚师德,使个体教师的成长聚成团体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凝聚强大合力。在这期间,教育管理者及学校校长开始扮演服务者、引领者的角色,促使教师为善而做,更加注重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吸引学生,以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作为师德建设的其中一个分支,教师职业个性化成长在每位教师的自主意愿中蓬勃发展,不仅丰盈了教师个人的成长之路,也滋养了学生的心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们期待,让先生之风骨成为德州教育的价值力量,使德州的师德建设满园芬芳,为国之本、民之生谱就一曲教育之歌:吾德州之先生,自有浩荡! 《当代教育家》主编王湘蓉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中科白癜风国庆感恩回馈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xx/93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