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国华将军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国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年常德会战) 饶国华将军(—) 饶国华将军,四川资阳人。 年投身新军,先当伙夫,不久升为班长、排长。 年,松沪战争爆发后,上海、苏州和常州相继失陷,日军兵分四路进攻南京,不久抵达南京下关。南京危在旦夕。 为扼守外围阵地,保卫南京安全,饶国华(已任中将师长)率第师步行多公里,从四川万县乘船东下,前往广德增援。 11月25日,日军第十八师团及伪满军余兵力,由长兴出发攻占了泗安后,立即直逼广德前沿阵地。 11月26日,日军派了27架飞机对广德城狂轰乱炸,城内房屋被毁殆尽,川军官兵伤亡巨大。同时,日军陆军对广德飞机场发动猛烈进攻,并一度占领机场。为夺回机场,饶国华将军亲自率领敢死队,挥舞手枪,冲入敌阵,与敌军展开肉搏战,腹部受伤,仍喊杀不止,一鼓作气打败了敌人,收复了机场。 11月28日,日军连日轰炸,第师伤亡过半,又因宣城至广德的交通线被敌破坏,增援无望,补给中断,内外交困,处境危急。 饶国华铜像(成都中山公园) 饶国华通令所属旅团营及友军:“国家养兵是为了保国卫民。人谁不死,死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今天是我报国之时,阵地在我在,阵地亡我亡。望我官兵不惜一切努力报国,克尽职守。” 战斗十分惨烈,川军官兵勇猛顽强,有的冲上坦克、装甲车引爆炸弹,有的身系手榴弹在敌坦克下引爆,有的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摧毁日军数十辆坦克、装甲车。 当时有报导说:“此役战事之激烈,为我军退出淞沪以后所仅见。” 重创日军后,师退至祠山岗抵抗。 11月29日,日军继续攻城。团长刘汝斋违背军令,擅自后撤,以致全线溃败。 30日,饶国华率残部一营兵力,仍组织反攻,被日军三面包围于十字铺。 日军派出军使劝降。饶国华宁死不屈,给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副总司令唐式遵写下遗书: “刘汝斋不听指挥,以致兵败,职唯有不惜一死,以报甫公(刘湘,字甫澄)知遇及川中父老之情” “本部扼守广德,掩护友军后撤集中,已达成任务。我官兵均不惜牺牲为国效力,忠勇可嘉,深以为慰。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忍视陷于敌手,故决与城共存亡,上报国家培养之恩与各级长官爱护之意,今后深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余死无恨矣!” 而后,他带着卫兵连疾奔广德飞机场,命令士兵向机场各仓库内的油桶射击,将战备物资毁去,只给日军留下一片废墟。 时至黄昏,饶国华将军来到广德城东门外,嘱卫士铺好地毯,盘腿坐于地毯中间,拔枪自戕,以死报国,时年43岁。 饶国华将军(衣冠冢) 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年1月23日,饶国华被安葬在四川资阳县甘溪沟。 阚维雍将军 “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重。”——佟麟阁(~,时任29军副军长) 阚维雍(年-年) 阚维雍,原名庆福,号伯涵。 阚维雍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勤奋,性情忠厚。 阚家兄妹弟童年合影 阚维雍全家福(时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教官) 年秋,日军调集大军南犯广西,此时,防守桂林城的部队仅有阚维雍率领的第师和许高阳率领的新兵师第师,共1万7千人。而日军正面兵力多达7个师团约10万人,以不到2万人的兵力,抗击装备精良的10万之敌,无异于以卵击石。 对此,阚维雍并非视而不见,然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曾对一些好友说道:“作为一个军人,只有服从命令,与桂林共存亡。”他在给其妻的信中说:“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部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家无积余,用度极力节省,如何寒苦,亦当忍受,抗战胜利在望,生活总有解决办法也。”其忠诚报国之壮志和廉洁奉公之衷情,溢于言表。 10月下旬,日寇对桂林形成合围,外围的第师和第师为保存实力,竟不战而退,防守桂林城的部队成为孤军。 10月31日日军发动进攻,阚维雍的第师首当其冲,遭到重创。次日,日军出动大批飞机、重炮和坦克,猛攻第师、、团前沿阵地。 阚维雍不畏枪林弹雨,亲临前线,指挥第团顽强抗击,屡挫敌锋。第团官兵节节抵抗,歼灭日军千余人。日军久攻不下,竟向该团所在地七星岩内施放毒气,第团多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11月9日,大批日军渡过漓江,桂林城破,北门守军全部牺牲,伏波山至中正桥头的守军亦伤亡殆尽,阚维雍仍然毫不畏惧,指挥部队巷战坚守。 9日下午四时,桂林城防司令韦云淞决定弃城突围。 当晚七时许,阚维雍返回师部,心情极为沉重,他对下属说:“目前战况危急,毋须再叙,现在你们马上准备率所部突围外战,不能再在此困守待毙了。我要执行军令,完成我的天职,不能和你们一起出去。我死后,请将遗体葬在我家宅园内。”说罢,写下绝笔诗一首: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 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 写毕,交与参谋主任钟其富,并将遗物交给卫士杨霖超,嘱咐道:“如我发生不幸,你将这些物件带到融县交给我妻子,叫她不要过分悲伤。儿女的教育费用国家必有照顾,要他们勤奋自修,切勿疏懒。”接着,又说:“桂林的防守失败了,相信中国是不会亡的!”说完,他以稍事休息为由,走进寝室,将灯熄灭,随即举枪,自戕殉国,时年44岁。 众官兵闻声冲入房内,但已抢救不及。大家悲泣不已,连忙把阚将军的伤口包扎好,用师旗包裹遗体,放入在城内找到的棺木,就近葬入战壕内。 战火下的桂林城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年10月追晋阚维雍为陆军中将师长,国葬于桂林七星岩霸王坪。 中国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中将; 31军参谋长吕旃蒙少将; 师副师长胡厚基少将; 师团团长胡展上校; 均在此次战斗中壮烈殉国。 钟毅将军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钟毅将军(-) 钟毅,字天任。广西扶南(今扶绥县)长沙村人。 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教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1军第师第旅少将旅长,第84军第师中将师长。 年5月,日军为消灭鄂北国军第五战区野战主力,集中5个师团重兵,向国军发起突然进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5月2日起,日军在飞机、大炮及装甲车的掩护下发起疯狂的冲锋。国军将士沉着应战,痛歼日军。 钟毅部队打胜仗后缴获的战利品——迫击炮弹 钟毅将军指挥第师将士浴血奋战,但由于国军火力太弱,将士伤亡很大。 5月5日,日军精锐突破第师左邻部队的防线,企图迂回包抄,战场情势十分不利。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为钟毅拍摄的照片 在危急关头,钟毅将军率领第师担任后卫,牵制日军,掩护主力撤退。 钟将军率部扰袭敌人交通,艰苦作战,屡挫敌锋,但在激烈的战斗中,军、师及长官部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损毁,与上级失去联系。 钟将军判断敌主力必直袭枣阳,遂兵分两路,向吕堰驿以北集结。他自率左翼纵队及师直属部队进入枣阳以北构建防御阵地。不料,正与日军主力相遇,被敌包围。 钟将军率领部队冲锋突围,边打边退,官兵伤亡惨重。 5月8日,钟将军率部到达河南省边境之苍台附近时,又遭日军骑兵追袭。双方短兵相接,杀成一团,队伍失去控制。5月9日,钟毅将军身边只剩下一个卫士排。他宁死不屈,率领卫士与日军厮杀两个多小时,弹尽粮绝,官兵伤亡殆尽。钟将军右胸负了重伤,血染前襟。他顽强地支撑着,下令士兵迅速分散突围,然后把笔记本、作战资料等机要物品埋在阵地的芦苇根下,从容地举起手枪,自戕殉国。 时为年5月9日下午3时,时年40岁。 钟毅将军曾留诗一首: “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 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 梁希贤将军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寸性奇(—,第3军12师师长,中条山之战) 梁希贤(—) 梁希贤,字哲生,出生于年。 年,南下广州,投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 年8月毕业后,到第二十二师见习。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山西与日军作战。 年,梁希贤任第一战区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抱病与师长王竣一起,率部进入中条山地区,在黄家庄、羊皮岭、曹家川、马家沟、台寨一带与日军相对峙,作战数十次,均击败敌人的进攻。 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集结10万之众,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围攻中条山。 5月7日,日军向中国第五集团军和第八十军阵地猛攻,敌数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并施放毒气。 当时梁希贤指挥的第二十七师坚守张店镇阵地,激战至黄昏,阵地一部被突破。遂转移至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日军进攻。 日军攻势越来越凶狂,第二十七师退守到台寨村继续抵抗。日军先以便衣队扰乱射击,同时以飞机轰炸,随后以攻击部队四面围攻,使我军前后上下,均受敌攻击,渐成颓势。 第二十七师在与日军血战中,伤亡惨重,弹尽援绝,梁希贤身先士卒,激励士兵,为保卫祖国山河奋勇杀敌。 战斗至9日,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相继在台寨阵地壮烈殉国。梁希贤将军率部继续坚守,与日军展开血战,官兵伤亡殆尽,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 梁希贤将军不愿被日军生俘,投黄河殉国,英年43岁。 杨一楚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9~,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第23集团军总司令) 杨一楚,生于年3月8日。 年就学于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以第一名的成绩提前毕业。之后曾担任中央航校教官。是中国本土培养的首批飞行员。 年3月26日,日寇飞机轰炸重庆。 杨一楚驾驶E-15型号飞机迎击,战斗中击落日寇三架飞机,之后追寇至宜昌,途中飞机弹尽油绝即将坠毁,杨一楚选择与敌机相撞,同归于尽,以身殉国,年仅26岁! 一生未婚,无子女。公葬于成都。 南京中山陵“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刻有其英名。 杨一楚的堂兄杨克舞,也是一位中国空军,年5月1日在贵州上空英勇殉国。 一门两忠烈,义薄云天,气壮山河,光照千秋! 杨一楚相关资料已经在10年浩劫中全部毁去。 仅留照片一张: 杨一楚(右)与战友兼同学龚业悌(左)合影 仅存诗一首(写于中央航校): 沉沦只是飘零迹,弱冠唯留马足尘。 午夜梦惊时把剑,未成仁处一身贫。 杨一楚中央航校同班毕业的33名同学中,抗战时期牺牲24人,伤残8人。 李必蕃将军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中国远征军第师师长) 李必蕃(—) 李必蕃,字子祺,年6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 李必蕃出身书香门弟,父亲李先畴为清末拔贡,历任湖南澧县县长,宝庆检察厅六品检察官。 李必蕃自幼体格健壮,聪颖好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书法。 李必蕃15岁时考入长沙陆军学校,后进入武昌陆军中学学习。年下半年,李必蕃考入保定军校,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李必蕃任第一战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第67军第23师师长,率部由陕西临潼出师抗日。9月,开赴德州,参加沧州会战,阻击日军沿津浦路南进,李必蕃英勇善战,多次以少胜多,阻止日军南侵中原。 年5月初,日军调集精锐军团,准备进犯黄河沿岸防线,李必蕃屡次向上级请求增兵,上级不但未调一兵一卒增援,反而将23师一批营、团官兵调往武昌集训。 5月9日,日军向金乡、鱼台、郓城等县移动。5月11日,郓城失守。李必蕃心急如焚,严令68旅誓死夺回郓城,但终因敌强我寡,力量悬殊未能奏效,他于是将67、68两旅分置荷泽左右死守待援。 李必蕃将军 5月13日凌晨,日军发起对荷泽的强攻,李必蕃虽率领全师官兵浴血奋战,但因兵力薄弱,黄河防线终被突破。 年5月14日,战斗已经持续了五天五夜,在日机轰炸之下,城内防御工事全毁。李必蕃率部在荷泽城郊与蜂拥而入的日寇展开了肉搏,双方伤亡惨重。 正在此危急关头,第67旅旅长李严武临阵脱逃,一口气跑了20余华里。第68旅旅长李岳霖同样畏敌,致使菏泽防务崩溃。 参谋长黄启东愤而跳城自杀。团长刘冠雄亦在战斗中牺牲。 李必蕃身边仅剩最后一个连及随从副官。李必蕃身先士卒,率余部奋勇冲杀,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血流如注,他强忍剧痛,指挥部队突围到距菏泽城10余里一个叫曲兴集的小村庄。 傍晚时分,李必蕃伤势渐重,他掏出军用地图,在空白处写下遗言:“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贼!”然后,静静的躺着,扣动扳机,自杀殉国。 李必蕃牺牲后,遗体由部下李熙顺、李必隆抢运至开封就殓,公祭三天,程潜主祭,然后由其弟扶灵柩南归,安葬嘉禾。不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晋李必蕃为陆军中将。 相关文章 当罗一笑成为一个公众事件时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初一的期中考试从未这样被热聊 加小编进读者群ID:huidaren 记得我们的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治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