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10月25日,星期二,农历九月二十五。美好的一天从品味《现代财经-早读分享》开始! 每日晨语 不管现实多么坎坷难走,都要对自己安慰,这只是黎明前短暂的黑暗而已。不要惶恐眼前的难关迈不过去,不要担心此刻的付出没有回报,别再花时间等待天降好运。你才是自己的贵人,全世界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你,请一定:真诚做人,努力做事!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美好的一天从真诚做人开始,早安,周二!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一、早读分享 1、新华社24日再发经济形势述评,题为从结构变化看中国动力。文章指出,进入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由降转稳”的势头。探究推动这一势头背后的原因,经济深层次的结构之变无疑是巨大的动力。这股“中国动力”正为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不断释放新的活力和动力。(新华社) 蔡子微评:这些结构调整的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发展空间,以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动力结构优化,以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深层潜力,以激活民间投资作为市场优化手段。 2、国务院发话:这7类人工资要涨了,覆盖两三亿人。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具体对象包括: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和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从数量看,这七大群体大致覆盖两三亿人口,带动效应发挥后,可能拉动的人数将是几倍。(每日经济新闻) 蔡子微评:这些人不是达官贵族,但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激活的意思不是涨工资,而是激活他们奋斗的精神,激活保障他们收益的制度和措施。 3、工信部:超五成企业认为负担较重,将继续整治涉企收费。10月24日,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报告显示,企业对负担主观感受增强,56%的企业认为当前总体负担较重,负担重的领域依次为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水电气土地等要素成本。此外,90%左右的企业对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表示认可,但个别地区和领域仍存在强制服务并收费等现象。工信部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惠企减负政策落地生根,并将进一步抓好涉企收费等清理整治工作。(新华社) 蔡子微评:没有企业的生态,就没有中国经济的生态,企业垮了,中国经济也就垮啦。 4、税务总局专家:年收入12万元是高收入人群纯属谣言。近期个税改革再度成为热点,针对有观点称“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多位熟知个税改革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24日对记者回应说,这一观点是误读,纯属谣言。(新华社) 蔡子微评:如果12万都是高收入,那在北京多少年能买一套房?中国个税征收不能仅按收入计提,而需要以家庭为纳税单位,按照劳务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偶然所得进行分类征税,在确定合理的免征额后,对家庭赡养老人、子女教育、按揭贷款利息等支出进行税前抵扣。 5、评论:年收入12万元成高收入群体,个税改革别误伤中产。年,北京职工平均工资元,上海元,深圳元,离12万并不遥远。对于北上深白领,年薪10万-20万比较普遍。把高收入标准设在12万,将让很多白领被划为高收入阶层,进而可能承担与其经济能力不匹配的高税收。(第一财经网) 蔡子微评:中国个税缴纳占比最高的不是那些富人,而是普通的老百姓,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其他形式合理避税,个税改革真的别误伤了中层阶级,他们可是中国社会稳定的脊梁。 6、证监会细数八大问题立案,调查6家公司。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0月2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行动首批立案案件,涉及IPO申报企业龙宝参茸及粤传媒、*ST烯碳、*ST盈方、匹凸匹、美丽生态5家上市公司。(证券时报) 蔡子微评: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不法关联交易、违规资金占用、恶性利益输送等严重违法犯罪线索,违规披露的根源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内部管理流程混乱、风险内控流于形式、合规披露意识淡薄。一个充满欺诈的资本市场不是中国期望的市场。 7、马光远:只要告诉中国有多少房子,就没人炒房了。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房价大涨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一直认为中国仍然缺房子。从数据的透明度而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真正的“柠檬市场”,无论是房子的基础数据,房价的统计指标,土地供应,城市规划,住房需求等等,都基本是一笔糊涂账。(光远看经济) 蔡子微评:如果对房价未来上涨的预期没有改变,这种调控下的降温只会是暂时的,只是给市场打“的麻药”,现在重要的是要给市场“做手术”,切除市场不健康发展的病根。 8、地方债发行超5.4万亿接近收官,财政部打出严控隐性债务组合拳。记者从业内获悉,在二季度达到发行高峰的地方债,进入三季度后步伐开始放慢,目前已经接近全年收官。与此同时,隐性债务仍在持续扩张,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已经打出严控隐性债务的组合拳。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席卷全国的地方债摸底和整顿正在展开大幕,建立地方债应急机制等也已经列入时间表,年内有望完成。(经济参考报) 蔡子微评: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席卷全国的地方隐性债务大整顿正在展开,建立地方债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估计年内有望完成,地方债发行看来也要纳入国家监管的笼子里。 9、地方资管平台获批提速,金融资产掀起上市潮。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放宽,将进一步加快其设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近几个月以来,不仅资产管理公司(AMC),还有地方金控平台、地方银行、券商等都在加快资本市场布局的步伐,与这些金融机构的融资实力、业务能力息息相关。在密集上市潮之后,它们通过资本市场又加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拓展了债转股等业务范畴,间接起到降低杠杆的作用。(中国证券报) 蔡子微评:让资管公司上市,看来是想通过资本市场消化不良资产,期望给股票市场带来的不是风险,而是收益。 10、国内首例公司债投资者提起虚假陈述索赔并获胜。作为数十名超日债()的代理律师,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于10月24日收到了来自法院的数十份《民事判决书》。法院判决协鑫集成向数十位超日债投资者赔偿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损失。标志着公司债投资者索赔案在国内出现了首次胜诉判决。同时,这也意味着司法认定公司债属于“证券”范畴,如果因公司债发行人虚假陈述误导公司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起诉获得赔偿。(证券时报网) 蔡子微评:此案获胜对于保护投资人权益,规范公司虚假陈述树立了一个案例样本。 11、新三板挂牌公司终止挂牌频率或将加快。股转系统日前发布细则,明确挂牌公司未按时披露年报半年报等11种情形,将被强制摘牌。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实施细则》的最终出台,新三板挂牌公司终止挂牌的频率势必加快,数量逐渐增多,不符合维持挂牌条件的企业将被强制摘牌,一些与新三板当前定位不符的企业也将主动退出新三板。(每日经济新闻) 蔡子微评:没有淘汰规则的市场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同样,没有成长机制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市场。 12、一年连曝三案辽宁IPO市场怎么了?10月21日,在证监会通报的IPO欺诈发行及信披违法违规专项执法案件中,辽宁拟IPO公司龙宝参茸遭立案调查,这是继欣泰电气因IPO财务造假被勒令退市,以及拟IPO企业辽宁振隆被抽查发现财务造假后,短短一年时间内遭曝光的第三起辽宁企业涉嫌造假上市案件。其案发频率、密度之高不禁令人惊诧:辽宁的IPO市场怎么了?(上海证券报) 蔡子微评:IPO也是区域经济、治理及文化生态的体现。一年时间内一个地区接连出现三起拟IPO公司涉嫌造假案例,这在A股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13、京房贷审查趋严,部分银行暂停新增住房贷款业务。据伟嘉安捷企划经理吴昊介绍,三季度时已经有银行将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优惠,从此前的最低8.3折变更至8.5折。不少银行表示,目前的折扣力度不知还能持续多久。而少数银行实际执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已经高于基准利率。(中国证券网) 蔡子微评:政策高压下,市场趋势不明,银行只能趋利自保。 14、小心手机实名验证短信藏病毒,警方提示:切勿随便点开短信链接。最近有不少人收到一条“手机号码实名认证”的短信,内容为:“根据国家实名制规定,你尾号××××的号码需要更新实名登记,未登记将暂停主叫”。警方称,这是不法分子借用手机实名制这一社会热门话题意图实施诈骗。(北京晨报) 蔡子微评:各种骗局都和利益相关,清醒把好最后一关就不会有大损失,还是小心为妙。 15、专家论辩产业政策观点集萃: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指导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在结构主义倡导的进口替代赶超战略下,发展中国家政府要优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这不符合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短缺的现实。因而,此类产业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企业家不会自发投资,只有依靠政府给予各种保护补贴才能发展。这样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必然走向失败。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则在于对政府失灵的原因缺乏正确的认识,用“看不见的手”片面否定以致取消“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第一财经日报) 蔡子微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理论,任何理论都有缺陷,趋利避害是政治家的本能 16、股市收评:沪指涨1.21%,盘中创近两月新高,权重股百花齐放。午后开盘,沪指涨势有所收敛,整体上在高位维持震荡盘整。盘面上,各大板块全线飘红,权重股百花齐放,煤炭、券商、石油、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报.25点,涨幅1.21%,深成指报.64点,涨幅0.87%,创业板报.8点,涨幅0.91%。两市今日共成交亿元。(央视收评) 二、今日财经青海白癜风医院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