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华夏地理”,精彩内容看不停!

编者按:五年前,运河还不叫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的艾老师背着他的胶片机一路沿运河从杭州走到了北京。今天,他准备好了再次跟大家分享这一路的旧闻和新知,且听他慢慢道来吧。

撰文、摄影:艾绍强

  我说要去小锅市看看时,出租车司机一脸惊讶,一个外地人要到偏僻的城市贫民区去让他觉得奇怪。我问司机那地方为什么叫小锅市,司机说:“听说以前是卖锅的地方,现在是穷人住的地方。”其实我也是瞎闯,因为从地图上看运河边的历史地名这个最显眼,周围一片空白。   到了以后才发现小锅市是一大片平房区,站在运河堤上向东向南,平房跨了三四个街区,有点望不到头的感觉,这中间没有一栋楼房,也看不见一家企业。历史上运河边的这一大片区域可是繁华热闹之处,何至于此番景象呢?   蔡祥武说解放第二年他就到了德州,那时才16岁,转眼一个花甲过去了。“这一块没什么变化,原来是小平房,现在还是小平房。”他指着东边的铁道说:“新城的建设都放铁路东边了,这一块没发展。听老人说这里原来有个码头,小锅市是卸锅市。”到底是卖锅的还是卸锅的,小锅市的来历,估计很难说清了。

  一阵风刮过来,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堤下运河底有一股黑水,坡上是飘着各色塑料袋的成堆垃圾,在这样的环境里讨论小吃美味也真是让人反胃。我问蔡先生:“这么难闻的味道,你们长年住在这里受得了?”“习惯了就不觉得了,再说我们住得低,风头高,一吹就过去了。春夏的北风少,秋冬有北风了,味也淡了。”说的也是,小锅市全是平房,站在河堤上向南望,看到的几乎全是房顶。

  蔡祥武指着堤下的运河说:“对面就是河北地了,这河中间是地界。”顺着运河大堤往南行,不远处就是天衢路,蔡祥武告诉我那条路的运河边上原来有“九达天衢”牌坊。所谓“九达天衢”,是因为明清时南方经运河向北京运漕粮都要经过德城,故有此说法。“九达天衢”说的是明永乐建都北京以后的事,其实德州的战略地位在此前也非同寻常。因为此地是河北、山东交界处,又处在隋代开凿的永济渠边,是南北交通要道上的咽喉地,明代的陈亮彩在《重修德州城记》写道:“控燕云而引徐兖,襟赵魏而带溟岳,神京藉为咽喉,漕艘由之通达。”故德州又有“神京门户”之称,所谓的“神京门户”也是建都北京以后的事。

  苏禄王的墓离小锅市更近一些。如果不是“北陵路”三个字提醒我进了陵园,看大道两边的景象我还以为进入了一个大工厂的厂区呢。不过向路人一打听,我的确还是进了一个老工厂区,只不过“都黄了,没人接手。”   一座高大的五层厂房下,坐了一些闲聊的下岗工人,他们身后那座高大的厂房墙上写了白色的“拆”字,几个人在数说德州原来的好工厂还有哪些:“化肥厂今年也不行了,去年发三千多,今年一千多……莱钢,莱钢去年六千多今年两千多。”连外地大企业的情况他们也关心,他们指了指身后的大厂房说:“一千多人,全没事干了。”原来那是一座大型化工机械厂。   没进墓园,高大的御碑亭牌坊先让人震憾了一番,到了墓园后面才发现,前面的御碑亭、牌坊都是新近修建的,碑亦是新刻的,老碑在墓园前右侧一个小亭里。翁仲、石马等倒是老东西,但几百年风雨下来都已残缺不堪了。   苏禄王的故事一直作为中外交流史上的一个典范,在运河背景的话语里不断述说着。实际苏禄王并不是在德州病故的,而是在现在的河北吴桥安陵镇病故的。苏禄王病故的原因,民间有自己的演绎,说苏禄王在北京选了红色的官服,永乐帝极高兴,认为他心诚表臣服,因为红色官服品级最低。事实上苏禄王并不知情,后来知道了便十分郁闷,于是在回家的路上被气死。官家的说法与民间的说法迥然不同,民间的意思看就是不那么诚心臣服了,这种史观也很有意思。

注:本文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xx/54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