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德州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以来,建设“一区四基地(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我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今一年过去了,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上一直快马加鞭的德州,又收到来自省里的好消息。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印发,包括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打造承接优势产业转移基地、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基地、打造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基地、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功能区、提高支撑保障能力等六大方面共19条意见。 今后,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得到省里在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先扶持。 看点●“一区四基地”建设项目用地允许预支使用 ●在精简下放审批事项、降低审批收费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 ●支持德州学院申报创建德州大学 ●支持德州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 ●规划建设德州至济南城际铁路 ●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等优先安排 ●支持德州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微中心”选址地 ●划拨万元补助资金开展全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1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 1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健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创新城镇化融资保障机制,优化行政管理机制; 支持申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开展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 2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差别化管理,配比下达挖潜指标,保障“一区四基地”重大建设项目用地; 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正式下达前,根据“一区四基地”项目建设需要,允许预支使用部分用地计划指标; 在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分配上适当给予优先安排。 3促进投融资机制改革 支持申报创建国家级产业金融试验区,创建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申请列入国家试点项目。 4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支持德州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就医结算等领域社保卡互联互通,鼓励京津冀高端医疗人才、机构到德州开展服务; 在德州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全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支持德州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打造面向京津冀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5优化营商发展环境 加快建立完善以“四张清单、一个平台”(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省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权力运行体系; 在项目建设立项审批、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税收减免等方面,再依法下放一批审批权限; 支持德州在精简下放审批事项、优化审批办事流程、降低审批收费标准、压减中介服务事项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支持德州申报建设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争取复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的海关监管创新政策,推动与京津冀地区通关一体化。 2 打造承接优势产业转移基地 6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业 在生态循环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扶持; 优先推荐德州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国家级重点农产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副产品。 7加快发展高端高效农业 重点承接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教育医疗等高端产业转移,鼓励京津冀地区和省管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经济项目优先在德州布局。 8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 争取将德州纳入全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和国家级城市共同配送试点范围; 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现代物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9提升承接载体功能 支持德州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微中心”选址地,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支持德州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 3 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基地 1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建设德州创新谷、区域性大数据服务中心、国家标准棉样制作中心、省电梯质检中心和德州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支持相关企业优先申报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11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争取设立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德州分中心、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德州分中心、高校联合研究院、大学联合科技创业园和高校众创空间等科技成果转化载体; 推动建设山东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齐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对符合省级创业示范平台评估认定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给予扶持。 12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争取京津冀地区知名高等院校落户德州、在德州设立分校或双方开展联合办学,支持德州学院申报创建德州大学,高等招生计划给予优先安排; 支持德州建设国际学校; 复制推广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试点经验,支持德州创建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成立区域性引智协作联盟,加快建设中国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引智试验区; 支持德州选派干部赴京津挂职交流。 4 打造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基地 13构筑技能培训平台 支持劳务输送基地、公共服务体系、星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 加大省级“金蓝领”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示范专业群等项目扶持力度; 支持创建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试验区,加快山东省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14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多元化办学体制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扩大职业院校、技师学院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范围。 5 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功能区 15强化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 支持德州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环境污染联防联治; 支持德州与京津冀区域旅游联盟对接合作,支持黄河国际生态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齐河享受济南环城游憩带扶持政策。 1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支持德州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6 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17加快交通网络建设 争取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延伸至德州、聊德黄铁路列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建设德州至济南城际铁路; 支持京沪高铁德州综合客运站二期工程等重点站场建设,支持德州申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交都市; 开展德上高速公路至京台高速公路、德州至郓城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和德州至高青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德州段扩容等前期研究; 支持与京津冀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18推进能源水利设施建设 支持新建华能德州电厂四期工程、华电国际齐河煤电工程;支持德州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指标给予优先安排; 完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平原水库等水源地建设,实施潘庄和李家岸等灌区改造提升及重点节水工程,将潘庄、李家岸灌区打造成为全国示范灌区,扩大德州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9加大财税和投资政策扶持 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财力补助;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支持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 在安排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额度、涉农资金、重点行业技改贷款贴息资金、工业提质增效省级基金,以及服务业、教育、科技等专项资金时,对“一区四基地”项目予以优先安排; 争取国家给予德州教育事业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给予德州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开展全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对符合条件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给予资金补助; 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给予优先扶持,年-年,每年安排专项补贴资金,用于德州市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改建扩建和提档升级; 争取将德州纳入京津冀产业转移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德州日报出品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ly/21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