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市生活潮媒体 全 德 州 都 在 看 谈到德州一中,估计在德州会有太多的知音。确实,德州一中为德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人在这里接受过教育,并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受益匪浅,更有不少人为德州的建设和发展出大力、流大汗、立大功。套用目前一个时髦的词,德州“软实力”的发展提高,一中贡献很大。 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一中读的,那时一中的大门就是现在的位置,只是门没有这么大,是一个普通的铁栅栏门。进门左侧(即北边)是一个红砖小屋作为传达室,南侧是厕所。一进大门向左是两排灰色的教室,从西向东伸向校园里面,右手边向里是个大庙模样大房,好像是教务处和校广播站,再向右走是一座长长的两层红砖楼房,一层是六个高年级教室,二层是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室,红楼的后面(南面)是围墙。红楼和对面的灰色教室间是一片空地,那是学生做操活动的地方。进大门沿左手灰色教室向里走,先能看到一个两层小楼,楼梯就在小楼的正前方,下部是半圆形状用砖砌成,上部是普通木制扶手楼梯。再向里走到达学校的中心,那时一块高出地面近一米的活动场,活动场的下面是地下室,好像是备战用的,上面这块场地举行过德州校际间排球赛等赛事(实际上这块地最早是个大庙)。这块场地的北边有两排平房,是学校初中的教室,我的初中是在第二排的一个教室度过的。初中教室的后面是学校图书馆,图书馆的后面是老师的宿舍。在这块场地的东边是学校的食堂和水房,南边是花园,再往南是一个类似目前著名庙宇的第一道门廊的建筑,这是一中最早的大门,出了大门过一条小巷是德州一中的体育场。 当时一中的西北角好像是个养猪场,初中教室的东边是学校的小工厂,在一中食堂前面还有一口水井,人们可以用铰链式的抽水设备,把井水抽到一个大水泥池中。学校和操场间隔着一条街,现在学校的模样已全然不是这样了。很久离开学校,也很就离开德州,草图勾画出我对当年一中的模糊记忆。 我的初中班主任是一个姓崔的男老师,教语文,板书写的非常漂亮,课也讲的十分生动活泼,他不光关心我们课本的学习,还注重课余兴趣的培养,文革后期一些杂志开始恢复,崔老师得知后马上就推荐给班里的同学,记得他当时征询大家意见,先说有一本歌曲刊物不错,叫解放军歌曲,大概每期几分钱(好像没超过一角),接着又介绍一本文学刊物,叫解放军文艺,里面会刊登最新创作的小说诗歌等,只是价钱贵了点,几毛钱一本。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成为解放军文艺复刊后最早一批的订阅者。解放军文艺创刊号,成为我自己订阅的第一本杂志。这个期刊中的作品随着岁月的流逝基本都忘了,但杂志封面及里边的插图印象很深,油画“我是海燕”等就是最先在解放军文艺上看到的,我到现在还记住一个插图的作者叫陈玉先,他的画线条简洁明快,人物亲切可爱,画风清新流畅,看后真是一种享受。 初中的数学是一个姓梁的女老师,上课条理清晰,非常干练。现在的女孩子都对数学不感兴趣,并从理论上强调女性不善于抽象思维,我初中的数学老师,大学的数学老师都是女性,且逻辑条理都很清晰,课讲的都很好,似乎是有点例外。 初中时的化学老师也让我记忆深刻,好像到了初中第二个学期,班主任告知要开一门新的课:化学课,奇怪的是他当时并没有给我们介绍由哪个老师担任。第一堂化学课说来也有些传奇,上课铃声刚刚响过,新老师突然悄然无息的推门快步走上讲台,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开口讲课了,好像他是从讲台地下冒出来的而不是从教室门进来的,让全班同学吃惊不小,课前有些骚乱的声音突然安静了下来。只见他面无表情,眼睛不看同学只看着讲桌或天花板,就把化学这门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课程娓娓道来,当我沉浸在他的化学世界时,突然发现这不是学校小工厂里的一个老工人吗?这真让我有点惊讶不已,他不用课本就口若悬河的把课讲完了。以后才知道他是一个打成右派的老师,被发配到学校小工厂劳动改造。这个老师的化学讲的非常生动,上课从不拿课本,复杂的化学问题经他点拨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在讲到元素周期表时,要求我们背下来,在大家感到十分困难时,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元素表按周期或族背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感到吃惊的同时也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听他的课。期终考试后班上的一位牛人打听到成绩,有点自豪和高兴的告诉我他得了88分,成绩仅次于我,全班排名第二。 实际上初中时的其他老师课讲的也非常好,主要是那种对同学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记忆犹新,要知道那是盛行的口号是: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特别是老师这种“臭老九”的地位根本无法同现在相比。 我的高中也是在一中完成的。到了高中,教室也由平房上升到当时一中最好的教室红楼里,班主任是李老师,昵称大李,稍微老一点的一中学生估计没有不知道他的,大李老师的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同时他的严厉苛刻也有点让学生闻风丧胆,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让他看到,会像老鹰捉小鸡般提着起你到办公室去接受训斥。严厉归严厉,他对学生确实非常负责,他担任物理课,每次课前都会把上次课的要点写在黑板的右上角,然后开始讲新课,讲课完毕后还会给大家一个总结,重点难点一一列出,让同学一目了然。由于他担当班主任,所以对我们班的其他课程也极为关心,有一次数学测验没有考好,他对数学的任课老师有些不太满意,就利用课余时间为我们班的同学补数学课。 除去重视课本的东西外,还对我们动手实践格外注意,高二时就对班上几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开放了学校的实验室,组织过我们冲洗相片的活动。 体育锻炼也是大李老师极其重视的一项课程,每天下午,他都会带领全班到操场上跑上几圈。 那时候的办学方针叫做开门办学,让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又学军。大李老师几次带领我们班到农村去学农(其实就是去农村劳动),与我们学生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得有一次还带领我们到他上一届教过的一个学生、德州市上山下乡的模范XXX所在生产队去接受再教育,听她扎根农村的先进事迹。 高中时期,每个班都会定期办黑板报,当时班里一位同学经常拿着《列宁在十月》这类的小人书照着画,画的列宁头像还真和小人书上的差不多。有一次办板报时就让他画几幅插图,等到第二天同学们上学时,看到我们办的板报插图的每个人物,不管是他是工人农民学生,还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个都和列宁长得差不多。 当时中学毕业没有大学可上,高中毕业基本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学校教育。但大李老师除了顺应当时开门办学的形势进行学工学农外,也对我们的基础课教育非常重视,虽然他教物理,可是数理化三门课他抓的非常紧,同学有问题,任课老师若找不到,数学、化学问题他也会给予解答。刚恢复高考我们班就有若干人考入大学,大李老师对我们的高中教育功不可没。 回想起一中的学生生活还是很充实和愉快的,当时没有高考,主张教育同生产实践结合,所以我们的课业不是太重,经常到农村、工厂劳动,还参加军训、野营拉练,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年春秋季学校运动会及冬季越野赛也让全班同学欢聚在一起,成了大家的节日盛会。虽然为我们未能在中学阶段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感到遗憾,但一中给了我们当时所能给的最好的教育,这也让我觉得很幸运,我最好的朋友多是高中的同学,这也是我非常宝贵的财富。 最后多说几句。当年一中的老师都很重视体育,这也培养了我对体育的爱好,初中时我曾获过学校运动会初中组米的第三名,高中时获得过学校冬季越野赛第9名,长跑的爱好也带到了我的大学时代,大二参加学校的冬季长跑比赛曾跑进过三十几名,成为学校的长跑队员参加市里元旦长跑比赛,但那次比赛起跑时就被周围的人挤倒压在人堆里,加之途中又下起了小雨,等我跑到终点时赛会的关门时间都过了,如落汤鸡般的我没进终点的体育场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学校了。 学生时代早已远去,但是每次回味却越加清晰,人的一生总有段经历无法抹去,难以割舍。 谨以此文飨给那些年在德州一中共同奋斗的校友们!无论分隔何方,我们都是一家人! 山东祥瑞广告公司旗下有特色的德州潮生活平台 感谢本文原作者 如有任何疑问,请加客服(妹子) 商务合作: 潮就潮得精彩!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白癜风什么原因引起的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ly/15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