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编辑: 归家数日,本就想写点东西。无奈种种因素使我一拖再拖。哪知拖延滋养恐惧,这令我心头一颤。提起笔来,又不知从何说起,说些什么。其实我是知晓的,清楚此次暑假极可能是我学生时代最后一个相对清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假期。“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别忘记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管那有多难,有多远。”考研笔记上的一段话发挥了催化剂的功效,何况这并不难,并不远。于是,只身带着举意出发了。 德州市陵城区糜镇李家寺清真寺(笔者家乡) 德州市陵城区糜镇张家寨清真寺 德州市陵城区糜镇陈辇庄清真寺 初次来到韩姓回民聚居的禹城,恰是斋月尊贵的后十日。初来乍到结识了热情的米阿訇、几个之后一直在寺中陪伴我的学生(哈哈,也是几个不错的小兄弟)。学习班分为两地,一处在小韩庄清真寺,一处在韩寨(未在清真寺内)。我自始至终都在小韩庄清真寺这边。斋月里白天把着斋还要上课,在燥热的鲁北平原着实有着不小的考验,知感主,一切都顺利地走下来了。每晚的特拉维哈、和小兄弟早晨吃封斋饭、在村子里敲梆子都成为斋月后十天挥之不去的记忆。开斋节的缘故回家呆了两三天又回到禹城。再次回来,字母、古兰、礼拜、都阿这些需要不断领读的课程和下课后的玩耍都变得游刃有余,没有了太多阻力。中午和阿訇、学生一块儿按照伊斯兰饮食礼节在寺里吃午饭。撇什尼和迪格尔两番拜功都是和学生在寺里集体做。主麻日会放假一天。学生都是附近村庄的,有属于房寺镇的小韩庄、窦王村,也有属于十里望回族镇的韩寨、高庄、金庄、彭庄等。放假和非上课时间同我的学生转了一些当地的清真寺。韩寨清真寺算是修建最好的一坊,据悉,韩寨决定在老大殿原位置上修新殿,然后将现用的大殿移用为女殿。韩寨清真寺内原有两棵古槐,文革期间被毁一棵,现寺内保留的古槐曾被雷电击中,南半面接近枯死,树干中空,其他部分却枝繁叶茂,是远近闻名的古槐树。韩寨是十里望回族镇最大的回族村庄,周边很多回民村也都有韩姓。该村韩姓回族祖上是由青海循化撒拉族东迁而至,也是我国东部地区韩姓回族的源头。东部地区的韩姓回族大多由该村迁出进而开枝散叶散居于河北、东北等地,现已达十万之众,已接近撒拉族全族人口。在小韩庄清真寺还结识了一位原籍禹城十里望回族镇大白村现籍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回族乡的70岁的爷爷。这位古稀老人谈起三河回族乡的回民多是由山东德州、济南等地的回回迁移过去而形成。爷爷对民族宗教的传统文化驾轻就熟,对我的母校西北民大乃至大西北的民族地区也了解甚广(虽然他从未踏过西北大地),还问了一些关于我自身的问题,其间不乏几个刁钻深刻、意味深长的问号。的确,如爷爷所推测,在家乡基本没人会问及我诸如此类。如获挚友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爷俩儿互留了联系方式和通讯地址,爷爷还诚挚地邀请我去呼伦贝尔大草原、去三河回族乡,若主意欲吧。身为晚辈的我从一个古稀长者期冀的眼神与言语中收获了莫大的理解与鼓舞。在禹城,还有幸去了米阿訇的家——城东韩庄,这可是著名阿拉伯语书法家米广江先生的老家。一听说大殿里悬挂的经字都阿都是米广江先生亲笔后又刻好了的,我立马拿出手机拍了几张。想起跟几个小兄弟晚饭后徒步夜行路上说说笑笑走窦王、到韩寨、过金庄的日子,回到寺里美美地冲洗之后做上礼拜,无与伦比的美妙。多情自古伤离别,结业前的离别总是依依不舍,银沙安拉胡,还会回去的。等着你们上高中考大学呢,愿主慈悯这些可爱的孩子。 德州禹城市小韩清真寺学习班 德州禹城市高庄清真寺 德州禹城市大白村清真寺 德州禹城市金庄清真寺 德州禹城市韩寨清真寺老大殿 德州禹城市城东韩庄清真寺 后来又来到德州市小锅市清真寺,在李占辉阿訇的接待下,知感主,一切十分顺利。去到了北营,这里是苏禄国(今菲律宾)东王长眠的地方。恰逢苏禄王墓的修缮工作,苏禄国东王墓遗憾地没能去成。只见到了苏禄王墓东南方向的王妃和次子、三子的墓。明朝来京朝贡归途却客死他乡的异国国王得到了明王朝皇帝明成祖的哀悼,明成祖亲自撰写碑文和悼文为其修建了陵墓。明成祖谕王长子回国继父志,同意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10人留居中国,居丧3年。因苏禄国信奉伊斯兰教,与我国回族习俗相似,特从本地迁来三户回族居民供其役使。至清朝时期,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聚村而居,这也是北营回民村温、安二姓的由来。苏禄王墓,是一处以王墓、祠庙、御碑亭、牌坊、甬道和北营清真寺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东王墓南侧还有有御碑、石人、石马、石羊等附属文物,别具一格的陵园群向我讲述了德州回民来源的又一个分支。回到小锅市清真寺,沙目结束后一位年长的乡老取出手机要录制学习一位老阿訇的赞圣。作为当时在场的唯一一个晚辈,我的确被震撼了。他们都是传统的山东经堂教育培养出的阿訇,我惊喜于这撼动吾心的赞圣,更被当时赞圣时老阿訇泛着知感的面庞和乡老的求知若渴所惊异。宵礼后,李占辉阿訇将我们的村庄李家寺曾历经的我闻所未闻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陕西胡登洲开创先河,创立陕西学派。随后又诞生了以常志美为代表的山东学派、以马复初为代表的云南学派和以王岱舆为代表的江南学派。常志美时期形成了清初以济宁为中心的山东经堂教育体系。“山东二常”中的另一“常”是常杰常巴巴,他是常志美的三传弟子,是山东著名经学大师之一,是山东最有影响、弟子最多的一代阿訇,几乎今日鲁西北一带的阿訇都是常杰的再传弟子。常巴巴坟现在位于德州临邑县石家村。听阿訇讲,常巴巴主持了三座清真寺的重修工作,分别是石家清真寺、李家寺清真寺和临清西寺。本村李家寺的“邋遢李”阿訇(本名李兴明)即为常杰的再传弟子,是山东经堂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邋遢李”时期,李家寺清真寺海里凡(即学生)众多,培养了许多知名阿訇,教门盛极一时。据阿訇所谈,“当时李家寺礼拜礼时候的人数比张寨、陈辇庄(这两个村庄是大小上略小于李家寺的邻近回民村庄)礼主麻的人都多”。“邋遢李”阿訇无常在北京,葬于北京三里河。据保全哥分析,三里河本是北京一个著名的回民公墓区,埋葬着元朝至民国相当数量的回民先贤,可惜解放后,三里河就被强行占取修建成办公区、居民区,三里河的回回坟已不复存在。 德州苏碌王墓和北营清真寺 德州小锅市清真寺 其实,我原是纠结的。一个即将读研的理科男做着些跟教门有关的事,在多数人眼里本就是不科学的、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我不禁环顾起我的身份,这也是额尔古纳的爷爷质问过我的。当时我向爷爷做出过内心的真实回应,爷爷以一句“爷们儿,你的方向把握得很到位,求主慈悯你”默许并向我尽忠言,我也得到了这位古稀老人真挚的鼓舞与祝福。很多同学好友还问过我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在兰州还没呆够吗”“你不会以后就在兰州工作生活了吧”。不可否认,兰州已然跃升为我的第二故乡,我还会在那里继续我的学业。可是,当两年暑假未能回家的我在这个夏日归来,当我操持着乡音在斋月里来到禹城穆斯林学习班,当我走过很多本地的清真寺结识很多阿訇,当我逐步接触山东回回先民的水源木本与追远慎终,当我目睹生活的艰辛感触生活的不易,当我跟随阿訇了解李家寺的前世今生,我更坚定地踏上了追逐的路途。起先,我以为是在逃避某些无处安放的思念的来袭,后来却发现个人一直在这些经历中成长并汲取着些什么。以后的以后,苦逼的研究生生活、工作、成家都会接踵而至,直面我已深爱上的“事业”定有些许的无能为力,呐喊一声“然并卵”吧。“还会继续吗”,“还能继续吗”?我自问自答,“未完,待续!”也许这样的我更能明澈地直面顿亚,那些虚无缥缈的美好愿景不属于这平阔的华北大地。年轻的回回总该承载些什么。于是带着举意启程,没有妥协地追逐与回归,望尽迁徙之后。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心形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301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设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fz/96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