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在南京国展中心三楼报告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作了“幼儿园课程在哪里?”的主题报告。

虞永平教授首先谈到对幼儿园课程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课程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研究领域,努力贯彻落实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是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及贯彻落实《指南》的重要途径;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的进程中,才能产生实际的影响。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在于改革和完善课程,以儿童立场、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建设幼儿园课程。

目前,《纲要》《指南》的学习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正在不断被大家重视和遵循。对幼儿活动过程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得到加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策略正在不断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正在不断提高,课程在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无视幼儿园课程的专业性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严肃性,课程准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无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特长为名,任意切割、取舍课程内容,造成课程内容残缺;无视国情、幼儿需要和教师现实,不加研究和分析,任意夸大宣传和使用一些国外并不完整甚至并不完善的课程方案;

无视教师的能力和儿童的现实状况,原封不动使用他人的课程方案,做忠实的“教书匠”;无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立场,一面抱怨课程领域风向变化莫测,一面积极跟风;无视《指南》精神,迁就各方面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出现“小学化”倾向和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

他指出,课程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类问题,也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他列举了美国《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一书中对当前课程中所存在的思维和取向提出的8点质疑,如:对“质量”的界定不透完善;工厂被当作幼教机构的榜样;教师缺乏哲学基础;把儿童看作是需要做好准备和有待改进的人;没有把游戏看作是课程切实可行的资源;将儿童主导和教师主导看作是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缺乏支持教师反思的基础性设施;要求幼儿教师和幼教机构采用量化的“基于研究”的课程。

在此基础上,虞教授提出课程计划需实现转身,要首先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儿童能得到的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正因为这样,所以教案是行动方案,不是讲稿,重点不是放在老师讲解的作用上,而是应该放在对环境材料和活动空间的







































白癜风什么症状
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fz/73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