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厦是指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

从寿佛楼到贡院墙根街一段叫抱厦街。顾名思义,这条街上,过去应该有过一栋很大的房子,房子有抱厦。但笔者遍查资料,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前不久,曾居住在附近的一位姓韩的老同学说,据他们家老人回忆,这条街上过去曾有两座庙,西侧是观音殿,东侧是关帝庙。关帝庙又叫抱厦庙。

这条街道应分为两段:从今省政府后门向东一段是“新街”,向西是老街。

关帝庙正门

如今,这条街路南是山东省政府大院北门。如今的省府大院西半部在北宋年间是齐州知州衙门、济南府知府衙门,其建筑规模不大,不过今省府大院的四分之一,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位曾巩(曾任齐州知州)、苏辙(曾任齐州掌书记)曾在此办公;元代,这里是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简称“宪司”,其官署衙门俗称“宪衙”),主管司法。是朝廷在山东地域设立的两大最高机构之一。明朝建立后,将山东省会从青州迁移到济南,这里是山东承宣布政司衙门,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所在地。清朝时期,这里仍是布政司衙门,不过,此时的布政司降为巡抚院署(在珍珠泉)下的职能部门。

民国建立后,这里成了巡按使公署,不久改为省长公署。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年进驻济南珍珠泉大院。这里改为山东省民政厅驻地。

今省府大院东半部以及明湖路以北大明湖景区内的遐园、省图书馆一带,明清时期是山东省举行乡试的考试场所——济南贡院

济南贡院

科举考试是我国隋唐到清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至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考试共分三级:

院试:各地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

乡试:有秀才资格者参加省级考试,每隔三年一考,秋天在各省省会举行(遇覃恩则增加一次,即恩科),及格者称举人(孝廉);

会试、复试、殿试:有举人资格者到北京参加全国考试。第一步是会试:乡试的第二年春季在北京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及格者参加复试,由大总裁主持,考八股文经义,复试根据成绩分三等,这一等级与之后的授予官职有密切联系;最后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一甲三名,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清朝时规定,凡取得秀才资格者,可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见县官不下跪;凡取得举人资格者,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可在自家大门上悬匾,门前竖立旗杆。凡取得进士资格者,由国家授予官职。

济南府是山东省会,全省各县优拔岁贡、生员、监生等,由各县教官发给凭照来济南府报到参加乡试。

乡试规定,每次考试3场,每场3天。考试时,试子们带考篮一只,内装笔墨纸砚、食品、炊具、衣服等物,到贡院外按府县顺序听候唱名入场,领取试卷,然后按试卷上标明的座号,进入号舍等候发放试题。试子们们排队点名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贡院墙根街,此街当时也名云路街,即平步青云之意。《续修历城县志》:“山东乡试,历在天衢、云路两坊先唱名挨点。五鼓开门,点教官毕,始照府纲,依次点进。”

全部试子进入号舍后,即关闭号舍栅门,官兵在栅外看守。同时,关闭龙门,不到考试完毕禁止任何人出入。贡院围墙外有官兵往来巡逻。

试题事先由典试官在京拟出数道,由皇帝从中选定封固,交典试官带到省会,在进入贡院后方能拆视并当场交印刷工人刻印。试卷一式两份,一份卷面上除号舍号数外,其他有关试子的姓名、籍贯、年龄、出身等,为防止营私舞弊,用纸密封并盖上官印,名“弥封”,在考试完毕填榜前,任何人不得拆看。此卷由试子答题,名“墨卷”;令一份在试子交上墨卷后由誊录生用朱笔将试卷照样誊录一遍,名“朱卷”。墨卷誊录后封存,朱卷交给阅卷管评阅。

全部朱卷经诸位考官评阅后,主考将取中的考卷号开列出草榜。发榜之日定于重阳节前后,发榜前一日午后,所有考官齐至至公堂,将取中者的朱卷和墨卷取出,依次核对是否相符,卷文是否一致,然后拆开弥封,露出姓名。由副主考在朱卷上书写第几名和姓名,正主考在墨卷上写上第几名,并在草榜上填写姓名、籍贯。同时,有一人在旁高唱第几名某人某府县及原来的身份。一擅长书法者据此书写正榜榜文。一般是先从第6名开始。最后倒写前5名,即由第五名写至第一名。前5名称“五魁”:第1名称解元,第2名称亚元,第3至第5名称经魁。第6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乡试名额有限,清同治前,山东正取69名,副榜12人。同治后,又增加了两名。前来应试的试子多达一万多人,故考取相当不易。

正榜写毕,核对无误,主考将榜文放置在特制的黄绸亭内,此时,鼓乐齐鸣,在士兵护送下,轿夫抬着黄绸亭走出贡院,到今省府前街对面的榜棚街北口张挂。当年,榜棚街北口有座过街楼,下设有栅栏门,中有榜棚,因此,此街名“榜棚街”。此时,榜棚街附近来看热闹的市民,刚考完等结果的试子们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榜文挂出,榜上有名者欣喜若狂,春风得意,名落孙山者则垂头丧气,失魂落魄。

在山东的乡试落榜者中,最有名的当属《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了。蒲松龄19岁中秀才,然后到济南参加乡试,但因为文章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几十年的时间,他怀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渴望,一次次来济南参加乡试,但每次都失望而归。48岁那年,他来济南参加乡试,考卷发下来后,他很快写完,可回头一检查,发现“越幅”了,即违反书写规则了。科举考试规矩非常严格,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完第一页,没注意,把第二页翻过去,写在第三页上了,这就是越幅。出现了这种错误,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事后,蒲松龄回忆道:“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五十一岁时,他又一次来济南参加乡试,头场考完,被内定第一名,偏偏第二场考试他因病没能考完,再次名落孙山!正因为皓首穷经,屡试屡败,致使蒲松龄对这种考试制度极度不满,在《聊斋志异》中“假借狐鬼,抒其孤愤”,极尽讽刺挖苦之意。

贡院的规模比布政司衙门要大得多,据《历城县志》记载,济南贡院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当时,贡院号舍有五千多间。贡院有两层围墙,外墙高达5米,内墙高3.3米,墙头遍插荆棘,故贡院也号称“棘闱”。围墙四角各有望楼一座。

贡院大门在小布政司街即今省府东街,为三开间,正悬“贡院”匾额,大门左右各建有一牌坊,左题“龥俊”,右题“掄才”。东门外左右也各建一坊,一题“观光”,一题“论秀”。

二门俗称“龙门”,进二门有明远楼,登楼可对整个贡院一览无余。从明远楼向北到至公堂为一宽阔的甬道,甬道东西为一排排应试的号舍(考棚),每排号舍用千字文列号(如天字第一号至第几号,地字第一号至第几号)。号舍面南背北,砖墙瓦顶,每间号舍高2米,宽1米,深1.33米,仅能容纳一人在里面答卷。号舍南面敞开,不按门窗,简陋至极。内设两块木板,高者为写作的桌子,低者为坐凳,夜晚可拼做床铺躺卧休息。每排号舍都有木栅,应试者入内后即封号栅,至交卷之日方打开。

贡院北有至公堂,其是贡院最大建筑,堂北并列署衙三所,中间为大临监办公之处,东为提调道办公处,西为监试道办公处。这些官员统称“外帘官”

三署北有一院,院正中为聚奎堂(又名“衡鉴堂”),为正副主考官阅卷之处。堂东西各有一院落,东为正主考居住处,西为副主考居住处。再向北为帘官阅卷居住场所,共三排。在此院办公者为“内帘官”。内外帘官不得相互往来,由专人递送试题、考卷等。

每次考试前,历城县派人对贡院打扫粉刷。考试完毕即封锁,并派专人看守。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因来省城考科举者日益增多,原号舍容纳不下,贡院将大明湖南侧填埋,不断扩建新号舍,面积越来越大,光绪年间,号舍达多个。如今大明湖景区的遐园及省图书馆奎虚书藏一带,都是贡院的一部分。

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兴办新学,贡院废弃。原址挪为他用,南面建有提学司署。民国时期,提学司署先后改为济南道尹公署和山东实业厅。年后为山东省教育厅。解放后,改为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学使署北为山东官立模范高等小学,年后改名“山东省立第一实验小学”;小学北为年由著名画家周爱周、俞剑华等人创办的私立山东美术学校。年后,该校先后改为私立爱美中学、山东省实验剧院。再北为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

至公堂以北建东西街道,东接鹊华桥西街,西连抱厦街。至此,济南老城区终于有了一条东西贯通的道路。

年12月,日寇侵略济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不战退出济南,将省政府(珍珠泉大院)建筑焚毁。

日寇占领济南后,建立伪山东省公署(后改称山东省政府)。把位于民政厅东侧的教育厅、省立剧院一带地方改建为省公署房舍。

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济南光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这里接收。年9月济南解放,这里被济南市军管会接收。年3月,中共山东省政府由青州迁来,至今,这里仍是山东省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省政府在贡院墙根街还有一东门,位置在今状元墙对面。省府院内东半部有一些省府干部的宿舍楼。

街道以北原贡院新号舍一分为三:东为光绪三十四年(),由山东提学使、湖南湘潭人罗正钧倡议建造的山东省图书馆——遐园。中为济南省立第一中学校,西为山东省谘议局。

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山东省立图书馆开始建设,次年十二月十六日落成。其布局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设计营建,罗正钧兼任坐办(即馆长)。遐园为当时山东省立图书馆的雅称,罗正钧取《诗经·小雅·白驹》中“毋金玉尔音,而又遐心”意,为图书馆起名遐园,希望能在这里大兴学风,培养人才。该图书馆为全国建立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之一。到年,遐园藏书已达13万卷,成为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因藏书丰盛,且物种丰富,博得了“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遐园大门

遐园是一所馆(图书馆)园结合的民族形式的古典庭园,创建初期即负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美誉,也就是说,可以与南方的天一阁相媲美。遐园园门朝东,大门门额之上嵌有罗正钧篆书“遐园”二字。进门处以假山为屏障,绕过假山西行,有读书堂、宏雅堂、海岳楼(书库)、明漪舫(儿童阅览室)、博艺室(文物字画)、汉画室、罗泉堂(历代货币)错落园中。楼堂以曲廊相连,又绕以溪流池塘,塘内植荷养鱼,小溪虹桥卧波,浓荫通幽径,修竹摇荷风。

当时,这里还是中国第一所由省级政府创办的博物馆性质的机构——山东金石保存所。宣统二年()六月,金石保存所动工兴建,十月落成。次年开馆。

金石保存所在山东省图书馆历任馆长罗正钧、王寿彭、王献唐等著名学者的努力下,致力于保护齐鲁文化,经历年陆续收藏,截至年7月底,金石保存所藏品已经十分丰富,且多珍品,铜器、石刻、钱币、砖瓦、陶器、泉范、陶文、玉器、瓷器、甲骨、乐器、书画、金石拓本等共计件。其中包括吴式芬、丁树桢、陈介祺、许瀚、马国翰等名家的旧藏,蔚为大观,尤其以石刻碑帖享誉远近,汉代《为父通作封记》、《熹平石刻残石》,北魏《李璧墓志》、《孙辽浮图铭》、《李谋墓志》等石刻最为著名。

年,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用炮火轰击城区,遐园馆舍建筑和藏书文物遭到严重破坏。事后,图书馆曾以被炸毁残书设专架在阅览室展示,书曰:“呜呼!我国人其念之!”惨案发生后,适逢大雨连绵,遐园的房屋无不塌毁渗漏,书籍、标本、仪器损毁不计其数。

奎虚书藏

同年8月2日,山东省教育厅提出“以省立图书馆关系社会教育甚重,非切实地整顿、改良办法不可,”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派王献唐任馆长。年,山东省政府拨款5万元筹建新藏书楼。并于年建成。新藏书楼名为“奎虚书藏”,其意为“奎星主齐,虚星主鲁,奎虚者,齐鲁之分野也。”(“分野”意思是划分的范围、界限)。“奎虚书藏”四字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傅增湘题写。“文革”时期,该匾额曾被砸掉,改成了“为人民服务”,现在的匾额是后来恢复的。

新楼北临大明湖,东临遐园,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楼体构造呈“山”字形,窗户结构也是欧式的,楼后还有回廊相连。

年日军进攻济南时,玉佩桥以东建筑再次遭到大破坏。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不久,国民政府任命李延年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司令,来济南受降。李延年到济南后,以“奎虚书藏”为副长官司令部总部。

年12月27日27日上午10时,济南、德州地区受降典礼在奎虚书藏举行

李延年题“我武维扬”匾额

12月27日,在“奎虚书藏”一楼阅览室大厅,李延年主持受降仪式,正式接受山东的日本侵略军细川中康中将等人投降。李延年曾亲笔题写了“我武维扬”匾额,匾长2.75米,宽1.11米。落款为“中华民国卅四年十二月廿七日受降纪念李延年题”。该匾如今存放于一楼大厅中。

由于战乱,遐园内建筑大都残毁。年济南解放后,遐园得以修葺,消除了战火创伤。年,遐园东半部的园林部分作为独立院落划归市园林局及大明湖公园。

年,山东省图书馆新馆在外环东路建立新馆。“奎虚书藏”作为历史文化老建筑予以保留。

年,大明湖景区扩建,山东省图书馆正在拆除。

济南省立第一中学校

遐园西为光绪二十九年()建立的济南官立中学堂,该校为清政府下诏后济南开办最早的官立中学,也为山东第一所有正式学制的官办中学。民国元年(),该校改名“济南中学校”,次年改名“山东省立第二中学”。民国三年(),该校与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第三中学校合并,正式命名为“济南省立第一中学校”。即今天济南一中前身。后校址划入省图书馆。

山东省议会旧址

学校西邻,是清宣统元年()建立的建咨议局,清朝末年,为挽救其腐朽统治,清政府被迫接受“立宪派”要求,在各省建立咨议局。山东省咨议局建筑形式仿英国议会大厦,穹隆顶,两层,内设木制连椅多排。因其外观像个鸟笼,济南人称为大鸟笼子。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山东同盟会主盟人徐镜心等于11月5日在此召开座谈会,宣布山东独立,推翻咨议局,成立山东全省各界联合总会作为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最高机关。此后,咨议局改称山东省议会。

民国元年()六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议事,途经济南,济南各界人士在此召开欢迎大会,孙中山在会上作了关于三民主义和建国大纲的演说。

民国十三年()4月23日,在中国各地访问讲学的印度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曾在这里发表过热情洋溢的演说,翻译则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浪漫诗人徐志摩。与之同行的还有林徽音、王统照等人。

年后,此处为国民党山东省省党部。年,该建筑被拆除,改建为省府机关宿舍,俗称八座楼。大明湖景区扩建时,这里成为景区的一部分,所有的建筑被拆除。

省政府后门附近是一个Y字形三岔路口,南路是正路。北路是市民住的简易小平房,这条路到西头向南拐,与南路相交。

晏公庙街,墙内是省府机关宿舍,俗称“八座楼”

这条路北有两条平行的南北向小街巷,东侧叫晏公街,西侧叫顺贡街。两条小巷北端通向大明湖岸边。年,几条街道合称临湖街。上世纪七十年代,沿湖一带划入公园,砌上围墙。两条街道北端有有东西向街道相连,呈倒n字形。当年,这里多为普通市民的平房建筑。

省政府北门三岔路口处地方宽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时常放露天电影,一到这时候,得到消息的人们便早早赶到现场,抢占个好地方,记得每次放电影,这里都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那时候,车辆也少,不存在堵车的问题。

年,市政府投资.06万元,按城市Ⅱ级干道标准,将省政府北门到大明湖南门米长路段展宽为25米;车行道15米,两侧人行道各5米(铺砌3.5米,余者为绿化带)。车行道为沥青混凝土路。人行道上铺水泥花砖。路面下埋设雨、污水管道各2条,自来水管道2条,电讯管道1条,路灯电缆和电力线各2条。至此,Y字形路合并在了一起。这次马路拓宽,路北侧一些居民被拆迁,一些老建筑被拆除。

年大明湖路拓宽时残存的老建筑。年大明湖景区扩建中被拆除。由北向南拍摄。

年大明湖路拓宽时残存的老建筑。年大明湖景区扩建中被拆除。由南向北拍摄。

年,大明湖景区扩建,临湖街拆迁,这里成了大明湖景区一部分,老街留下的建筑有一座晏公庙和一所四合院。

晏公庙原为临湖街8号,大明湖景区扩建时,在这里发现一石匾,长75厘米,宽15厘米,高40厘米,上刻大字“晏公庙”。右边刻有“光绪庚寅()秋月”,左边刻有“閤(合)街公立”字样。

晏公庙石匾

今天的晏公庙为清式硬山建筑,占地400平方米,独立成院。东西为透窗墙,垂花门楼。祠堂为三间,另有东、西耳房,坐北朝南,基本上保持原建筑风格。古朴的院落与新景观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韵味。

庙中所塑神像是春秋著名的齐国国相晏婴。据笔者推测,当年晏公庙所祀应是水神晏戌子。

今大明湖景区晏公庙

年出版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中,对晏公庙有所记载:第五十九节坛庙:“二十二、晏公庙在省议会西逶北。”

当年,晏公庙内所祀到底是不是晏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寺、庙、祠、观、庵等有何区别:历史上,“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场所。《礼记》曰:“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变成了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的神社。如济南的三皇庙、龙神庙、八腊庙、城隍庙、大明湖畔的北极庙(祀真武大帝)、二郎庙(祀二郎神)等。庙也被当做祭祀神圣的场所,孔子、关羽因被尊为神圣,所以其祭祀场所称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

“祠”则是祭祀普通人所建的场所。历史上,济南的祠非常多,如闵子祠(纪念闵子骞)、曾公祠(纪念曾巩)、铁公祠(纪念铁铉)、双忠祠(纪念宋学朱、韩承宣)、李公祠(纪念李鸿章,今改为纪念辛弃疾的稼轩祠)、丁公祠(纪念丁宝桢,今为李清照纪念堂)、张公祠(纪念张曜,今为纪念曾巩的南丰祠)、周公祠(纪念周盛传、周盛波兄弟)、阎公祠(纪念阎敬铭)等等。

晏婴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只是个普通人,并没有被尊为神圣,所以,他的享受不到“庙”的待遇,给他建的纪念场所应称“祠”。所以,这处晏公庙当年所祀应是一位神灵,而不应该是晏婴。

那么,当年庙中的晏公究竟是哪位神灵呢?大明湖附近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水涝之灾,居住在附近的人们频遭洪涝之苦,无奈下,只得集资建座庙(閤街公立)祈求神灵保佑。中国神话中,神灵职司不同,管水的水神也很多,但其中只有一位姓晏,他的名字叫晏戌子。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说,晏公名戌子,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大元初以人才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河湖海,凡遇风波汹涌,商贾叩投所见,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风恬浪静,所谋顺遂也。”

晏戌子之所以被推崇,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分不开。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和《七修类稿》中说:“太祖时与张士诚大战,徐达屡战不利,太祖扮为商贾亲率冯胜等十人往援,顺流而下,江风大作,舟将覆,太祖惶惧,乞神,忽见红袍者挽舟至沙上,太祖曰:“救我者谁也?默闻曰:晏公也。”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便册封晏戌子为神霄王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天下建庙祀之。从此,晏戌子便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水神,职司平定风浪,保障江海行船。于是乎,全国各地便有了许多晏公庙。这处晏公庙当年所祀应就是这位晏戌子。

原临湖街19号院

四合院是原临湖街19号院,是大明湖西南岸临湖街一带拆迁后唯一保留下来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该院屋宇式大门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坐北朝南,两面坡硬山,小瓦铺顶,清水花脊。二门内,三开间正房高大宽敞,花棂玻璃窗,前出厦,梁柱间的雀替雕刻精美,两侧各有一间耳房,形成“四破五”的格局。东、西厢房各三间。整个院落经整修后,透出古香古色的韵味。

抱厦街西段两侧不过是市民的平房建筑,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路北侧有一四合院,在周围都是低矮小平房的衬托下,这处四合院鹤立鸡群,很是突出。笔者小时候,这里是一处烈士纪念祠。笔者上幼儿园及小学一二年纪时,因为年龄小,清明节扫墓不去英雄山(当年学生去英雄山扫墓都是步行),而是到这里来转一圈。里面摆满了烈士的照片(或画像),再就是满屋的花圈。

据说这处建筑就是过去的观音庙,曾有一个远来的和尚居住在这里。如今,随着大明湖景区的扩建,这里夷为平地,老建筑已荡然无存。

济南公共场所室内广告位招商: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fz/69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