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康熙?情怀敌不过现实(图)

指间沙

专栏作家

蔡康永终究对《康熙来了》说出了“再见”,小S徐熙娣紧随其后,这档长寿节目正式进入了停播倒计时。一切都是顺势而作,无可逆转。

一旦正式要作别了,惆怅怀旧的“情怀”轰然四周炸开。有人怀念的是小S的表情包,有人追思的是“康熙间”的情谊。不管现在还是不是这档节目的观众,海内外华人圈都表达出种种不舍与哀嚎。可见,所谓情怀,与时间长度成正比,总是在告别的时候泛滥出现。

有人说没有《康熙来了》就吃不下饭,有人则对它深恶痛绝。《康熙来了》很具有台湾综艺特质,从始至终都被骂过“低俗”,特别让大陆精英们看不惯。骂声灼热之时,正是节目走俏时白癜风最好医院期。在《康熙来了》势头最猛时,黄磊在录影现场大呼“太荒唐了”,谢绝与小S合演闽南语版《人间四月天》:“如果我依了她,徐志摩应当也会暗地偷笑,乃至生气的吧……我好想家,想赶快回北京。”王刚彩排时就发怒了:“不会问别的问题而只能问这类下三滥的问题。现在我去台湾宣扬,最怕的就是参加台湾的文娱节目。”还有,那些年小S“吃过的豆腐”、坐过的大腿,更是屡屡引发大新闻。正如王伟平在最近的告别词中写道:“12年来我们提供了许多文娱的新情绪,上《康熙》的人都愿意毫无保留地自悦而悦人。”

将近12年过去了,《康熙来了》明显已走向衰落,没有了新鲜度。当年制作人詹仁雄创办《康熙来了》时想做一档很“怪”的脱口秀,重点是要找“怪”的主持人。头一个想到的是蔡康永:“这个谈话慢条斯理,戴着1顶帽子坐在马桶上主持《翻书触电王》,还偶发才情表现自己漫画的‘读书人’。”小S的怪是表面彰显的,蔡康永的怪则是内在更深厚的。但每周五集播出数千集后,这档节目的“非主流性”与“大逆不道”早已衰退,兴奋点降到了低点。

节目有兴衰白癜风遗传周期,综艺文娱模式也有更迭的生命规律。那种请七七八八的艺人佳宾坐着聊天爆料的客厅脱口秀模式,明显已不红。《康熙来了》收视率大不如前,只能培养一批通告艺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fz/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