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勇成为山东省乐陵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颇富戏剧性。 李升勇,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全国县区小学校长联盟理事长,现代学校教育发展联合会理事长,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德州市优秀校长,德州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山东“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全国第二届创新奖优秀校长,全国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 他大胆创新,开启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破冰之旅,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探索一条“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课程综合化、实践活动课程化”的课程改革新路子。让一个近乎“破产”的学校,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凤凰涅盘般的化蛹成蝶,一跃成为全国课改名校,被人称为“教学改革最彻底的学校”、“素质教育的典范”。他本人也赢得“学校课程改革第一人”的赞誉。 《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现代教育导报》《现代校长高参》《校长》《德州日报》等报刊,以及德州电视台都对他进行过专题报导。出版《李升勇:大教育,大课堂》《课堂的颠覆与重建》专著两本,在全国各地作专题报告一百多场。学校连续十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师德建设示范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已有内蒙、北京、江苏、江西、广东、黑龙江、深圳、重庆等30个省市区,8万多人次到学校参观交流。 五年前的那个冬天,担任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的李升勇正在一所农村小学搞调研。一个电话,他被召回到教育局,局长二话没说,就安排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把他带到了“状况不佳”的第一实验小学,向学校的有关人员宣布了新校长上任的决定。 新官上任的李升勇,将如何烧这头三把火?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出人意料的是,李升勇没有先“点火”,也没有做什么激动人心的就职演说,只是在第一次全体人员会上心平气和地对大家说:“我是来做事情的,希望大家理解我,支持我的工作。我虽然不太像一个好人,但是我尽量去做一个好人。” 想做好人的李升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了他的校长生涯。 经过几天的潜心观察,李升勇发现,第一实验小学从校园到周边环境都混乱无序,一些老师的思想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非常严重。要改变这些现象,没有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抓大放小,从解决主要矛盾开始,一点一点地改变。于是,李升勇决定从整肃学校周边环境入手,改变学校形象。他召集中层以上领导开了一个碰头会,宣布无论上学、放学,各班必须排队进出校门,学生不准在校门口米内买东西。 不到十天的时间,往日小商小贩云集、混乱无章的学校门口,恢复了应有的宁静。老师们心里都对这位不言不语“念真经”的李校长肃然起敬。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李校长深知这句话的分量。在校园里,人们经常会看到李升勇蹲下身子捡拾地下的废纸。 李升勇说:“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校长就是教师的教师,要做教师的表率,用人格的魅力去教育、影响教师的言行。”弯腰捡纸、随手关灯、不抢红灯、不随地吐痰,看上去是一个个不足挂齿的生活“小节”,但是,“细节决定成败”。李升勇说,文明的行为,应是校长的习惯素养,校长可以用制度、措施让学校一尘不染,但如果学校师生没有形成文明的习惯,这样的校长只能算是一个管理的成功者,却是一个教育的失败者。 在李升勇无声胜有声的感召下,学校里随手捡废纸的身影越来越多。老师们的行动,又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们。学校一天比一天亮起来,就像每个人的心情。 在学校的工作会议上,李升勇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对最近一段时间来工作有进步的老师进行鼓励,对教学成绩出色的老师予以肯定。李升勇从来没有批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迟到了,还是工作中有什么失误,他好像视若不见。在李升勇眼中,只有老师们闪光的地方,“我的筐子里没有烂杏”。老师们渐渐感觉到,原来学校里的那些陈腐的死的制度,在李校长这里已经没有了用处。“僧”和“庙”,哪一个更重要?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期间,到全国的一些地方视察教育工作,发现许多地方校舍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硬件设施充满现代气息。然而,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差,朱镕基总理不禁喟然长叹:“有好庙,没有好僧。” 李升勇的学校,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破庙”:两栋教学楼是十几年前建造的,地板上到处坑坑洼洼,学校新改建的校门只有两个简易的门垛,两扇大门是花60元钱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的。学校电教室里仅有的24台微机,配置仍然是。12年间,学校没有收到一分钱的上级拨款,学校的福利近乎是零…… 李升勇说:“我们各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在这种情况下,抱怨和牢骚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我们只能面对。现在有的学校过分 记者感言 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的学校,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 李升勇校长和他的老师们身处偏远落后的地区,以一颗沉静洗炼的心面对自己的责任,从提升自己个人品位和素养开始,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着周围的人——包括同事和学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将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头,用智慧的双手描绘育人的篇章。我们提倡的正是这么一种默默的奉献精神。 李升勇校长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经典当中汲取管理的智慧,他“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和甘做“杏坛圣徒”的情怀,值得很多教育工作者效法。 来源:师训之无忧 即日起,回复八位数的“年月日”可查询当日贵州白癜风治疗中心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