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部署,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切实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宗旨意识、学习成效。其中,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现开设专栏,将各项民生项目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禹城市老城区B区(B2)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其中包含益民街(建设路-鬲津路)、文化街(迎宾路-洛北干渠)、通衢路(文化街-彭南路)、禹迹路(文化街-彭南路)、第二实验幼儿园路(幼儿园-彭南路)、彭南路(迎宾路-洛北干渠)、行政街(迎宾路-洛北干渠)、汉槐街(迎宾路-洛北干渠)等,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路面修复等内容。进展情况:截止目前禹迹路、第二实验幼儿园路、彭南路、汉槐街、行政街管道已全部铺设完成,部分道路修建检查井,完成工程总量的95%。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大修厂家属院、贸易大厦家属院、县社家属院、保龄宝家属院、质监局家属院等22个老旧小区,公共基础设施部门进行维修改造,包括道路、排水、绿化、照明设施、房屋公共部分修缮、小区内相关配套管线和配套设施改造。目前已已完成一期(3个小区)工程,二期(19个小区)已完成60%。   住宅小区综合竣工验收已纳入海绵城市专项验收内容,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机制已全部理顺。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按照《年德州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我市农村低收入群体,包括农村脱贫享受政策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住房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将因小型自然灾害或新发现的危房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年我市计划改造农村危房52户,目前已完成68户。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对监测对象、监测标准、监测内容、发现机制、认定程序进行明确规定。5月底和第四季度对所有农村低收入人群进行集中排查,每村张贴明白纸,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困难群众主动提出申请;以村为单位召开动态监测摸排会,要求包村干部,村“两委”、群众代表逐户排查存在困难的家庭;每月开展信息核查比对,将农村新增低保、特困、重残、刑事处罚被害人、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等条信息,反馈镇街,逐户核查生产生活情况,分析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对符合认定标准的按照入户核查、民主评议、信息比对、村级公示的程序纳入监测范围,并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针对性帮扶,当前我市共有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30户72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畅通申报渠道,切实发挥好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的作用,及时摸排出困难群众,每月反馈新增低保、特困、重残等低收入人员信息,综合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完善自下而上摸排、自上而下预警相结合的发现机制,定期开展集中排查,对所有农户进行集中排查,确保把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

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4月份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排查,7月份开展半年考核,8月份开展深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大提升工作,排查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11月份下发《关于做好脱贫群众政策落实、安全温暖过冬和预警户政策宣传工作的通知》,发动各镇街、各部门逐项梳理政策落实情况,同时住建、民政、医保、教育、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印制政策明白纸各份,由镇街帮扶责任人张贴至预警户家中,及时宣传政策,符合条件的告知政策申请流程,不能自主办理的协助办理。对符合认定条件的要解决低保、临时救助、教育资助、危房改造、助残、退役军人困难帮扶等政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实施特惠保险

  已为全市名脱贫享受政策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人口全部投保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贫困人口患病住院,出院结算时可享受“一站式”结算,目前,已理赔15人次3.2万元,切实减轻因病、因意外造成的经济负担。

提高救助保障水平

  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元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元提高到每人每月元。低保补差水平要与低保标准同步增长。   城乡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基本生活标准。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元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元提高到每人每月元。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每人每月分别为元、元、元。

关爱困境儿童

  聚焦残疾人家庭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事实孤儿,低保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开展“希望小屋”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建成“希望小屋”59处、21处在建;开展“青春温暖行”新春送关爱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集中走访结对帮扶儿童,为他们送去新春温暖包、爱心大礼包、齐鲁少年杂志等物品,为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欢乐;暑假期间,对接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为“希望小屋”做墙绘、防溺水教育、党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禹城市“希望小屋”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典型案例在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新闻午班车》《晚间新闻》播出,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积极对接中国青基会濮存昕基金,举办以“让孩子笑起来”为主题的新学期·新希望-年春天朗诵艺术会活动,为我市两所希望小学青少年捐赠衣物件、书籍册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两台。对接上级团组织,争取“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3名禹城籍困难大学新生,金额共1.5万元;联合爱心社会组织--禹城市爱种子公益服务中心资助届禹城籍困难大学新生14名,资助金额7万元,资助届禹城籍困难大学21名,资助金额2.3万元。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1.已经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户籍地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   打破户籍限制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并享受有关待遇,截至目前,已有28名外地户籍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2.落实各项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政策,为27家企业76名大学生落实德州市就业生活补贴万元,为2名创业大学生发放德州市大学生创业房租补贴1.13万元,为德州提艾斯科技有限公司吸纳的67名毕业生落实见习补贴33万元,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2%;新增开发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24个,落实岗位补贴19.25万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安置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贫;为名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42万元;为名劳动者举办电工、焊工、育婴员、公共营养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班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2场,提供就业岗位2.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万人,为重点群体劳动者求职搭建了有效平台;共为名农村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为11家个体工商户和21家小微企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47.5万元。

提升基础教育保障水平

  推进学校项目建设。综合考虑学龄人口、城镇化进程等因素,不断扩充城区教育资源,加快推进第二实验小学、禹城新一中、启德实验学校、小区配套园等项目实施;稳妥推进农村生源不足的校点撤并,切实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差距,让全市孩子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稳步推进“三名工程”。制定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标准和培育路径、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学教研改革,全面加强与省教科院战略合作,健全教学业绩大数据监测平台;深化落实“五项管理”(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改革和“双减”新政要求,开齐开全课程,优化课堂结构,多部门联合加强培训机构监管,完善优化学校课后服务,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回归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和成长环境。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全市已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支。中医院新院区主体、医院南院区提升项目已完工。市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已开工。大程、辛寨、房寺卫生院达到国家乡镇卫生院推荐标准;伦镇中心卫医院创建。根据省精神卫生人才“千人工程”和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统筹安排,组织31名医师进行转岗培训。为我市1.82万余名城乡适龄妇女免费筛查“两癌”,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检出异常例,确诊癌症34例,均得到及时干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fz/149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