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62.html

本文作者:孙瑶

马蜂窝账号:vila_瑶

年1月自然圈纳米比亚行程队员

我觉得我是个特别不适合旅游的人。

每次我出发前选目的地想的都是“这个地方我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可是呢,有些地方去过之后,回来之后心里感觉不是完成了打卡,而是深感那里的美好盼着再去。

纳米比亚,就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摄影:赵超

一、行李篇

出行前查了不少攻略,再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记得带:望远镜、长焦镜头(如果你想拍动物)、三脚架(如果要拍延时或者星空)、免洗洗手液、墨镜,防晒霜!!!防蚊whatever、大檐帽子,口罩(去沙漠用)。

虽然我们此行是夏季,还是准备了冲锋衣(出海很冷)。然后我个人觉得爬沙丘穿一双去浮潜的那种高筒沙滩袜很完美,既可以助力爬沙,又不会因为踩在阳光晒了一天的沙丘上而烫脚。晒后修复也带一个,以防偶尔马虎晒伤后不能及时修复。

二、行程

我们此次行程几乎算是个纳米比亚大环线,从首都温得和克出发,先去纳米布沙漠感受天地大美,再去鲸湾港和火烈鸟一起看夕阳,出海鹈鹕岬品生蚝+三明治湾冲沙,之后沿着骷髅海岸前往十字角看无数只海狗育儿,接着回到内陆看几千年前bushman人岩画和寻找沙漠大象,最后去etosha国家公园追逐动物!几乎囊括纳米比亚所有最好的景点,除了箭袋树庄园(可以看到满地化石)和鱼河峡谷没去稍有遗憾之外,非洲企鹅在南非看更好(所以如果计划去南非可以不去吕德尼茨)。

摄影:赵超

此次出行虽然是跟团(自然圈的动物观察团)但依旧全程充满highlights,除了第一天在首都略显无聊之外,每一天的行程都特别有趣和美好!同行还有几个都已经不是第一次造访非洲,他们都不禁感叹纳米比亚是非洲最具有多样性的目的地了,有海有沙漠有平原和各种独特的动物~

摄影:赵超

三、游玩篇

去中国出发前往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一般是两条航线,我们选择的是埃塞俄比亚航空从中国(我们是从上海飞的,北京也有,据说成都和广州也可以直飞)飞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12小时)再转机飞往温得和克(5.5小时),全程联票,行李在温得和克取。还有一条航线是在多哈转机,转机时间比较长可以去多哈半日游(但好像需要签证)。

印象里非洲国家都比较穷苦,所以当登上埃航飞机的时候竟然有点惊艳:经济舱每个座位都发了一双袜子,一套牙具,一副耳机(加航的国内航线耳机还要付费)。这个待遇高于我坐过的加航、国航、美联航等大航空公司,比韩航稍差了点(毕竟人家还发拖鞋)。

非洲,曾经对我而言一直是电影、新闻、纪录片里才存在的地方,终于要踏入他的怀抱我心里还是颇为激动和紧张的。

在飞纳米的途中,往下望去,更多的都是荒原了,可以明显的感到人类生活区的减少。这是个陨石坑还是火山遗址呢?

降落在温得和克机场,虽然很小,但是管理还算有序,还有人指挥过马路什么的。不过在非洲没见到廊桥,都是自己坐摆渡车然后拎着行李爬上飞机。

开出机场的路上,看着非洲大平原特别兴奋。

温得和克

抵达首都温得和克后,入住市中心Avanihotel,据说是当地第三好的酒店。温得和克市几乎都是德国人在殖民时期建造的,再加之纳米比亚深受欧洲国家游客追捧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所以在首都这里并不能感受到非洲风情。

温得和克的景点我们我们去了独立纪念馆(下图像大钟似的违和建筑)、国会花园(小却精致)、德国路德福音大教堂、Owela博物馆(非常有趣、小众但年久失修的博物馆)都离avani不远,步行25分钟吧。不过非洲夏天的烈日酷暑下走二十五分钟,也基本是极限了……

独立纪念馆

国会花园

德国路德福音大教堂

Owela博物馆可以多讲几句,这是个非常小众的景点。Owela的意思是当地的一种游戏(如下图),在布满坑的棋盘里摆圆石头之类的东西......

我们看到他们用的是一种很"特别"的棋子,好似某种果实,还以为这个游戏的奇妙之处在于所用的棋子。结果被告知,棋子可以用任何圆的东西替代,乐趣在于游戏本身。可惜我们看了半天也没看懂。

Owela博物馆展览内容,囊括了纳米比亚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其中我个人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它按不同的地理环境。还原了生活在那边的物种(包括昆虫,有一只羚羊身上特意做了一只苍蝇标本,还标注出来)。因为我们是野生动物观察团,所以带队老师强推这个地方。

非洲草原象头骨

晚饭在当地大名鼎鼎的乔的啤酒屋。是德国白人后裔开的,里面有各式德国菜和酒水,其中不乏德国工艺酿造的啤酒~

Naankuse动物保护基地

第二天一早旅程正式开始,第一站是Naankuse保护基地,距离温得和克一个多小时车程。Naankuse的创始人,是在国内炒得火热的Harnas基地创始人夫妇的女儿。相比Harnas这里要正规的多,好处是对救助的野生动物身心有益,“缺点”嘛,就是没法实现撸大猫的愿望了!这里是严禁接近动物、触摸动物的,甚至和动物自拍都不可以。

Naankuse保护基地的狮子

摄影:赵超

Naankuse保护基地的豹

摄影:赵超

接下来乘坐半敞篷越野车参加保护区的feedingtour,结束在Naankuse的午餐,烤鸡排还是很不错的~

NamibNaukluftLodge

非洲画卷正式开启!因为第二天一早要进沙漠,所以当天下午没有安排行程,只是开去宾馆。所以我理所当然的没报任何期待。

可能期望越低,越容易惊艳到吧,我要强烈安利下这天晚上住的酒店NamibNaukluftLodge!酒店位于纳米布沙漠公园外不远,身处诺克卢福山脉之中。客房都是一间间单独的小屋,很干净,居住条件也不错。

最关键的是,拉开房间另一侧的落地窗,非洲大草原就打开在你面前了。

离我们不远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是地松鼠的洞穴(我特别担心跳羚在上面跑的时候会崴脚),不停的有地松鼠穿梭其中,弓着身子跑的样子十分猥琐,时不时还有几只打作一团,战败的被掀翻在地特别滑稽。

南非地松鼠

摄影:赵超

另外一家邻居群织雀也有一个大家庭,占树为王,家大业大的,一个院子都掉到地上了,还有一部分是工作人员好心,立了个平台帮它们撑着。

从的群织雀巢下面看,全都是独门独户,房子都是雄雀盖的,为了讨老婆繁育后代,养完娃这房子也就不住了,明年再盖新的。不知道这些剩下的二手房能不能卖出去。

它们和之前看到编织小小洋房的美丽织雀不同,喜欢把巢建在一起盖大厦,防蛇防猫防仓鸮。

酒店的餐厅也是开放式的,要不是人多,我觉得动物就走进来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赶紧爬起来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天地并不安静,鸟鸣,虫鸣,还有山野间一阵阵呼啸的风声;安静的是此时忘却所有琐事的心。

早饭前,趁着天没完全放亮,去酒店旁边的山里找动物。这一圈下来,翻山越岭,于无人处辟蹊径,饥渴交加中走了四个小时,直走到太阳也升到了头顶送来新鲜晒热的空气。野生动物没见到几种,据说比较常见的蹄兔没见着,但是找蹄兔的途中看到了对面山脊上的岩羚(算是很少见了),还算好运。

远远发现两只崖壁上的岩羚,你找得到它们么?

摄影:赵超

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

徒步完已近中午,匆匆吃了早饭就直奔纳米布沙漠。据导游讲,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沙漠,是由寒流长年累月地将南非橙河的沙石运送来而形成的,一直还在不断的扩大中。

公园内最有名的景点当属索苏斯弗雷(Sossusvlei),是纳米布沙漠中一片被红沙丘环绕的盐沼。几座著名的红沙丘:BigDaddy,BigMammy,和我们接下来去爬的45号沙丘,都在它附近。

纳米布沙漠中的南非长角羚

摄影:赵超

拜访的第一个景点是公园内的Sesriem峡谷,两百万年来Tsauchab河每隔几年的洪水琢磨雕刻出它的骨骼,现在却遗弃它在此地,日日倾诉当年风情,成了另一道风景。峡谷的最低处可以看到一洼水潭,常年有水,是许多动物在这沙漠中赖以生存的源泉。

45号沙丘的迷人曲线

Sossusvlei附近有着绵延不绝的红沙丘,其中45号沙丘因它性感的腰线而著名。夕阳下,阳光随意挥舞着画笔涂抹出大块大块的纯色,组成简单粗犷的画卷。

红沙漠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沙中含铁,氧化变红。有一种玩法是带块吸铁石,在沙子上写字,会把下面黑色的铁粉吸出来,在沙地上留下黑色的字迹~

沙子极轻极细,手掌握不住,一阵风吹来眼见着沙丘脊上低低的卷起一缕缕橙色的细烟。被阳光晒着的一侧沙子尚有些烫脚,阴影的一侧已经凉透了。

小小的人儿行走在上帝花了万年才堆起的沙丘脊上,感叹自然之壮美,吾生之渺小。

Deadvlei被河流遗忘之地

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美国的死亡谷(DeadValley),它的名字中的vlei其实是当地语言“沙丘中的湿地”的意思,只是碰巧和英语的Valley同音,才被翻译成死亡谷。也正如同他的名字,这里其实是一片沙丘环绕的干涸盐沼。曾几何时Tsauchab几年一次的大洪水也曾流向这里形成了盐沼,繁育了一批骆驼刺。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周围的沙丘越来越靠近阻断了水流,现在这里只剩下苍白的干涸盐沼和黑色的树木骨骼。

前往Deadvlei需要先从酒店乘坐1个小时大巴,再坐40分钟四驱越野车奔驰在Tsauchab发洪水时冲刷出的河道上,最后再步行一段。步行的这段有两条路线可以选,一段是近乎平整的细沙地,另一段需要翻越一座沙丘,没有45号那么高,好处是可以欣赏日出和俯瞰Deadvlei。

脚踩在清晨的盐沼上是清凉的感觉,看起来满是皲裂的土地并不锋利。

无需刻意的取景,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无论是逆光迎光,都是美丽的画卷。

沙丘是天生的模特,扭着完美的曲线,随着阳光与水汽慢慢的变换着它的颜色。乌黑的骆驼刺躯干摆出各种姿势,定格在它生命舞蹈的某个瞬间。

当我们准备离去的时候,从公园外来的游客才陆陆续续赶来。能独自承包整个死亡谷,真的很幸运!

Solitaire孤独又自由的小镇

离开公园赶往鲸湾港,中午在Solitaire小镇用餐。这是个非常有特点的小饭店,首先在非洲竟然提供正宗的欧洲甜点,苹果派在TripAdvisor上几乎给了满分。然后饭店前前后后种满了仙人掌,恣意的顶着烈日放肆生长。

饭店的后院是望不到头的大平原,有一群非洲白颈鸦在盘旋。

鲸湾港

(颠覆我对非洲的认知)

在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鲸湾港,一座海边的欧式小镇。我们的酒店紧靠着海边,一放下行李,我们这些在沙漠里,被烈日风沙摧残了两天的人儿,就赶紧跑去海边吹吹温柔的海风。

本格拉寒流送来了阵阵寒意,也丰富了海水中的营养,进而滋养了更多的生灵。看我手中美丽的羽毛,快猜下,是什么动物驻扎在此~~

就是火烈鸟!

此处的火烈鸟有两种,大红鹳(喙端是黑色的)和小红鹳(喙几乎全黑,身体羽毛颜色更粉一点)。小红鹳更怕人一些,离海岸有点远,所以拍不清楚,飞起来的时候粉红一片,特别漂亮。

大红鹳很容易拍,有些离人很近(大概5米),你靠近它也不害怕,慢悠悠的挪开继续低头觅食。大红鹳里颜色鲜艳的有点少,可能和食物有关。火烈鸟是滤食性鸟类,觅食的时候会通过摆动双腿,搅浑海水掀起泥沙中的藻类等,所以火烈鸟觅食时是很具有观赏性的,一群穿着粉红色小裙子的长腿舞者一起在跳踢踏舞~

看到野生的自由自在散步的火烈鸟了,实在太开心啦!尤其难以想象是在非洲这片印象中酷热干燥的土地上看到这一幕:干净的海滩上火烈鸟悠闲觅食,欧式的小屋,整齐的棕榈树和海滩上牵着狗跑步的三两人群。

鲸湾港有一家风味特别正宗的中国菜,叫Perfectseafood。我本来看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店,和这个哭笑不得的店名的时候,没报任何期望,没想到竟然被惊艳到了。大厨是河北人,饮料有王老吉有椰树椰汁,导游提前和老板预约了豆腐(因为要去很远的地方买),再加上当地新鲜海鲜,晚餐吃的不亦乐乎。

鹈鹕岬

第二天行程满满,上午出海去鹈鹕岬寻找鲸鱼、翻车鱼、海豚,品生蚝,看海狮。下午三明治湾欣赏“倒沙入海”的沙海相接景色,体验冲沙。

清晨的海边,海水上涨了一点点,天空之镜跃然眼前。

沿着海边的路开出十分钟,就来到了鲸湾港的码头。等船的时候有一只非澳海狮在码头附近游玩,船一停稳竟然是它第一个爬上了船......海狮是非常凶猛的动物,可以吃鲨鱼(温柔的白鳍鲨),所以被叮嘱千万不要靠近~

会主动上船的海狮都是被妈妈遗弃的孤儿,被附近的船长喂养大的。他们都认识船长,知道跟着他就有吃的,上了船就立刻跑到船长面前,吃完鱼就自己下海玩去了。

这样的海狮我们一共看到三只,只有一只脾气比较温顺,不会咬人,可以靠近。我们的船开出一路,这三只游泳健将就一直跟着我们,轮番上船要吃的。船快速行进的时候他们也会从水里跳起来吃鱼。

另外一群船长的朋友们,在我们行驶到大海中央时,才姗姗来迟。

从这个角度看也是很圆润了

这些鹈鹕也都是被附近的船长喂养大的,所以和他们很熟。船长说鹈鹕把巢筑在海边的泻湖或者码头附近,有时候海上风大会把雏鸟吹到海里,顺着浪就飘到了海滩边,他们救助的这几只都是这个来历。慢慢的小鹈鹕长成一只大鸟了,就自行出去玩耍了,只有每次这几艘船出海的时候它们才会飞来——要吃的。

我觉得在鹈鹕眼里我一定是个磨鹈鹕的小妖精。

从它上船开始我就不停地跟在后面求抚摸,它被我追的到处跑。

开头说过,我们此行乘船出海是去鹈鹕岬,是延伸到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岛上有无数只海狮栖息......

非澳海狮在捕鱼

摄影:赵超

之前提到过纳米沿岸有从南极流过来的本格拉洋流,送来丰富的营养,所以这里的渔业资源非常富饶。

海上漂浮着很多彩色的浮球,下面是生蚝农场。生蚝不是这里的原生物种,是很多年前从智利引进的,但是因为这边富含营养的海水,长得比原产地还好。纳米比亚的生蚝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剩下的最好吃的供给本地(船长说的,可能是自卖自夸......)

吹着海风,喝着香槟,吃着新鲜打捞上来的生蚝,美滋滋~

三明治湾

当天下午我们又回到了前一天刚刚离开的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看死亡谷和红沙丘的地方),不过这次是从公园另一侧的大门进入,欣赏一番独特的景致——沙海相接。

我们坐着为冲沙准备的四驱吉普,由两位经验老道的白人老头向导/司机带领,驶向大西洋。

途经一大片盐田,因为这里生活着一种特殊的细菌,使得盐田呈现出一种美丽的粉红色,满满少女心。

向导带我们去找黑背胡狼。我期待着向导模仿胡狼的叫声召唤胡狼,结果发现他们只是在喊“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fz/124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