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说实话,不知道该如何来写这里:既不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国家,也没有什么知名城市,写攻略显得很鸡肋,想写科普文我也恐怕没那个水平,那就想到什么写点什么吧。 进入正题前,先进行如下一个灵魂的拷问:你能在30秒内从下面地图中找出佛得角的位置吗? 作为我们大西洋跳岛的下一站,佛得角实在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我相信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她在世界地图的哪个位置,甚至没有听说过她。源于16世纪,欧洲人以不正当手段奴役了中非和西非的黑人,将他们卖去美洲大陆,由于地理位置,佛得角顺理成章得成了黑奴贸易的中转站。非洲大妈大显顶盆绝技为什么我们跳岛来这里呢?因为去年在去印度的航班上我意外认识了几内亚比绍的新任总理,他邀请我们去比绍玩,于是我们发现可以从佛得角去塞内加尔再入境比绍这种相对便宜的走法。当然最后塞内加尔和比绍也没有去成,其中原因比较曲折,所以导致佛得角变成了我们计划中一个相当鸡肋的一环,但是弃之可惜,所以就决定还是走一趟。 继续顶 虽说佛得角名不见经传,但从旅游业来说,这里有相当一部分的欧洲人和美国人来,大部分是旅行社包机来佛得角最著名的度假地--萨尔岛(Sal)的,在萨尔岛的海边躺尸吸黄沙。从伦敦,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华盛顿,用涂师傅的话“一飞机一飞机地运白皮猪”来晒太阳。在萨尔岛市区那种遍地黄沙没有绿树的市景下,空气质量堪忧,可竟然还能看到有白人在那里晨跑,我也只能黑人问号脸了。出租车里往外看就是这酱紫,不美化不丑化。佛得角整体来说不是一个定位高端的旅游海岛,但是价格却不见得便宜。包机或游轮是欧美的主流,,欧全包的那种。像我和涂师傅这种自己单订机票和酒店的方法在度假季会比较贵:从亚速尔过去的单程机票运气不好就欧+一张,运气再差一点回里斯本欧+一张。萨尔岛虽不是首都所在,却因为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佛得角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地方,比首都普拉亚(Praia)更多。佛得角货币叫escudos(葡萄牙在入欧元区之前的货币也是escudos,但面值不同,佛得角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岛上也可以直接用欧元现金,比例1:;如果在机场换汇,大概1:。比如:从普拉亚机场到市区不过15分钟的路程耗费约0cvs,也就是10欧,这个价格也是比肩西欧了吧。说到这里,先看看佛得角各岛屿的分布情况。(图片来自网络)佛得角的载旗航司自然是佛得角航空了。然鹅,并不富裕的佛得角当然买不起属于自己的飞机咯,于是他们就各种租别人家的飞机,包括机组。我们在佛得角境内飞了两程本都应该由佛得角航空执飞的航班,但最终都是佛得角航空湿租了别国的飞机和机组。从普拉亚飞里斯本的航班更是从罗马尼亚湿租来的,罗马尼亚和佛得角...hmmm总觉得这个组合有点奇怪不过也能理解,让在非洲受训的黑哥开飞机,恐怕大家也不放心吧。岛内湿租的ATR,前部装行李,后部上人,几乎是天天延误,班班延误的节奏啊。一个家住普拉亚的本地妹子说,很多佛得角当地人都会来萨尔岛度假,主要也是因为这里的酒店设施比较好。而一些欧美人会去猎奇的岛包括圣飞利浦,博阿维斯塔岛,圣卢西亚和圣维森岛,这些岛更本地化一些,住宿条件相对较差;西北边的两岛绿化程度相对稍高。在我和涂师傅看来,萨尔岛像是个放大的破产版的欧洲18线小镇。岛上的高级酒店说来也是中规中矩,我们选择了入住希尔顿,本也没抱有太多期望,也确实只是一般度假村设施,并无太多亮点。由于大部分都是团队包机客,入住率几乎%,高卡也不要期待升房神马的了,连欢迎礼都没有。早餐餐厅总是吵吵嚷嚷,人声鼎沸的,等个煎蛋都要排长队。让人感觉酒店的管理有很大的问题。客观地说,萨尔岛的海水确实比国内大部分沿海城市要蓝。也就离大溪地还差了10个爱情海的水平吧。附上一张没有滤镜与亮度调整的照片,天空灰蒙蒙的,有一部分原因是西撒哈拉沙漠刮沙尘暴吹了过来。在萨尔岛中心区几乎都是做游客生意的餐厅和酒吧,因为当地人居住区在北部,而度假区在南部,机场不提供租车服务(酒店可能会有租车服务),所以游客很难到达。想在市中心想要吃顿像样的,几乎就是任人宰割的节奏了。主街,如果只是吃个海鲜也没有太大的雷区。价格嘛,人均15-20欧,但不要期待新鲜蔬菜作为sidedish,这里最多的就是冷冻的胡萝卜和土豆了。除了泡酒店岛上还有其他玩的吗?酒店给我们指了一条路--萨尔岛环岛逛景点。其实海岛大部分景点相似度还是挺高的,在我俩没有什么太大兴趣的前提下问了一下价格,两人50欧。鉴于从机场打车到最南的santamaria只要15分钟的理性计算下,我们觉得这50欧太贵了,遂放弃。我们这次运气不太好,因为沙尘暴,从萨尔岛飞往普拉亚的航班延误了10个小时,沙尘暴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有人在机场等了3天都没有飞走。萨尔岛的机场真是小到不能再小了,我开玩笑地跟涂师傅说,安检后的这块候机区还没我们家大呢。延误真的很痛苦,候机区也没有任何消磨时间的设施。普拉亚机场的规模也是小得很委屈。工作人员几乎不会说英语,候机区域只有一家咖啡店,网络情况糟糕。登机办理窗口一般是在起飞前三小时开始,而在普拉亚,经常两小时前都看不到工作人员,效率非常低。算了,来到了黑哥的地盘,就是这个节奏,催也没用。普拉亚市区理发店普拉亚的物价比萨尔岛低一些,没有什么好酒店,块的小旅馆凑活一下吧。虽说是不入流的非洲国家,市中心倒也平和,偶尔看到小片的葡式建筑,主街两边咖啡馆小店应有尽有,1欧一杯牛奶咖啡,也是非常实诚了。 普拉亚菜市场里吃饭的女人们。 葡式建筑,恍如隔世 海边沉思的黑人小哥和远方成片的居民区,那才是普拉亚的模样。 传说中佛得角的美食之一,烤鸡肉串和猪肉串,由于都是路边小摊在经营,看着卫生实在堪忧,我和涂师傅选择了不尝试。后来无意间发现有一个北京大姐开的餐厅有新鲜藤壶,于是我们决定破例,在国外吃吃看中餐馆。结果,这一下,我们可找到了全佛得角最牛逼的华人了。小姐姐也来顶起初我们没有找到北京大姐的饭店,问了一路黑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家餐厅。后来是一个开快餐店的老板打电话联系了北京大姐。涂师傅接过电话,惊了一下,说听口音真是北京人。后来,当地华人告诉我们,北京大姐外号"二姐",只要说二姐都知道是她。二姐来自北京丰台,因为弟弟一家在佛得角,于是就跟着来了,一待就是快20年的节奏。涂师傅出生在丰台,跟二姐聊开心了,二姐毫不犹豫送了一盘卤鸡爪。她说开餐馆并不是主业,纯粹爱做菜又做的好吃,于是就慢慢有人来买她的手艺,慢慢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饭店。二姐自己卤的猪蹄,还有北京人的儿时回忆北冰洋,二姐都从国内运到了佛得角。二姐的餐馆没有任何招牌,所以游客很难找到,只能靠当地华人带路。图中右边的小台阶上去,开一道铁门,再爬两层才能看到几张桌子,非常隐蔽。二姐说,不敢对外挂餐厅的招牌,因为不想做黑人的生意。一来黑人消费不起中餐,二来怕黑人惹是生非,喝酒了打架万一把店砸了就完蛋了。于是二姐只雇了两个黑人阿姨,帮忙拿东西切菜打打下手,所有的菜都是二姐一人做。其实我特别想拍二姐做菜的样子--嘴里叼一根烟,一边指挥黑妹,一边迅速切菜炒菜,不过还是给二姐一些隐私,送上两位打下手的黑妹。二姐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国内海运过来的,连电扇都写着中文的字样,当地华人也喜欢到她这里来淘宝。佛得角华人约0人,大部分人在这里从事小商品买卖,开超市或五金店的生意。更有从葡萄牙过来的华人,声称在葡萄牙赚不到钱,来了佛得角反而赚到钱了。花生在这里销量特别好。不少国内来的务工工人来这里,吃着花生米酌点小酒。花样真的不少,运过来也还算简单,佛得角关税便宜,可总免不了要出一些打点官员的钱,比关税高出不少。黑哥的腐败真是在骨子的。在二姐那里填饱了肚子后,晚上我两走在大马路上,丝毫没有感觉这里危险,虽是非洲,这里却是非洲政局最稳定的地方,很少有种族矛盾。晚上城市里倒又有另一番景象出现了。那就是佛得角莫尔纳音乐的现身。莫尔纳(Morna)是佛得角的国宝级音乐。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只知道佛得角人讲葡语,但其实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叫“克里奥尔语”,而莫尔纳这种形式的歌曲就是用克里奥尔语唱出来的。 一盆面包? 一到夜晚,大大小小的餐厅酒吧就开始了演出。黑人女歌手的嗓音特质是上帝给的,每一次开口,都能拽着听众的耳朵,一起去莫尔纳忧郁的旋律里面。钢琴,吉他或小提琴,或cimboa(佛得角当地一种乐器)通常是2人演奏1人唱歌的形式进行。可惜在普拉亚和萨尔岛的表演几乎不会有cimboa,我们问了好几家餐馆的服务员,他们说,只有去到更本地化的岛才会再见到cimboa了,需要碰碰运气,现在演奏cimboa的人也少了。这也算是我们本次佛得角之行的小小遗憾吧。在sal岛的小酒吧中的莫尔纳演出。老婆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