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东省“党史故事接力传播”来到了德州,快把小板凳准备好,接下来,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看看在鲁西北平原上,党组织如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德州位于山东省与河北省接壤处,受两省党组织的影响,成为山东省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德州地区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城镇到农村,从先进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逐渐发展起来。95年来,德州党组织带领德州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胜利和巨大成就。 目录⊙革命星火洒鲁北 ⊙抗战烽火遍德州 ⊙将革命进行到底 ⊙鲁北巾帼耀千秋 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较早觉醒的冀鲁边人民纷纷成立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早期党的组织活动是分鲁北、津南两条线同步进行的。 年贾乃甫、马馥塘成为鲁北最早期的共产党员 贾乃甫,齐河县后里仁庄人。 年9月,齐河县在济南读书的贾乃甫、马馥塘,参加了由王尽美、邓恩铭创建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鲁北(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通称“鲁北”)最早的共产党员。 年鲁北第一个党支部——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成立 后里仁庄党支部旧址 贾乃甫、马馥塘利用假期,回乡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主张,秘密发展党员。年,贾乃甫在家乡建立了鲁北第一个党支部——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 年中共鲁北地委成立 李宗鲁(年—年)原名李洪儒,禹城县(现为禹城市)禹城镇寺后李庄人,是禹城市党组织创始人之一,年9月任中共鲁北地委负责人。 年9月,经中共山东执委会批准,中共鲁北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鲁北地委)在平原县成立,李宗鲁为地委负责人。鲁北地委统一了济南以北,德州以南,包括齐河、禹城、平原、高唐、夏津、恩县、德县、陵县、临邑等各县党组织的领导,成为山东党组织活动的重点区域之一。到年7月,鲁北共有党支部12个,党员87名;团支部5个,团员37名。 -年鲁北地区党组织经历起伏 历经“鲁北地委→鲁北特委→鲁北特支→中共鲁北临时委员会→中共平原中心县委”的变迁,处于幼年时期的鲁北地区党组织不断遭受暴动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搜捕、叛徒出卖等挫折,但仍顽强地进行革命宣传,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同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反动势力作斗争。 年-年庆云、宁津、乐陵等县党组织相继建立 刘格平(-),主持建立中共津南特委,并任特委书记。 年秋冬,津南早期革命者刘格平在德州东北部的庆云、宁津、乐陵等县发展党员,建立了庆云杨庄子党支部和宁津城东工委。第二年春成立庆云县委。 年3月,津南特委成立,刘格平任书记。 年8月和11月,津南特委先后建立宁津、乐陵两个县委。 年马颊河民工大罢工 关押罢工斗争领导人的庆云县监狱旧址 年春,在刘格平的直接指导帮助下,庆云县委发动和领导了有三四万人参加的马颊河民工大罢工。其参加人数之多,斗争规模之大,政治影响之深,在冀鲁平原上是空前的。 年8月,津南特委在总结罢工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长期深入发动群众,组织革命武装,进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提出了“反蒋抗日”、“抗捐抗税”、“借粮吃大户”等口号,并将乐陵县委改建为中心县委,负责领导周围几个县党的工作。 鲁北、津南党组织领导的这些早期革命活动,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为后来全面开展抗日斗争,创建冀南、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到抗战爆发前,这个地区已建有5个县委、个党支部,拥有名党员。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 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德州乐陵籍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在卢沟桥打响了全国抗战第一枪,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威名也远扬天下。 作曲家麦新受二十九军感染,连夜谱出了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迅速唱遍了全中国。 年10月3日,日军沼田部队沿着德州城墙登上城楼,占领德州城。 日军占领德州后,沿津浦铁路南下进犯。 德州的党组织和党员以津浦铁路为界,分别在鲁西北特委(津浦铁路以西)和冀鲁边区工委(津浦铁路以东)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广泛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津浦铁路以东 津浦铁路以东的冀鲁边区是抗战初期山东6个战略区之一,它包括现属河北省的盐山、沧县、吴桥等县和现属山东省的德州、乐陵、宁津、庆云、临邑、齐河、平原、禹城以及商河、济阳、惠民等县市。因位于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接壤处,所以称冀鲁边区。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年鲁北特委建立,统一津南、鲁北党组织 于文彬(-),曾任中共鲁北特委书记、冀鲁边工委书记,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年10月,山东省委派于文彬以鲁北特委书记的身份到鲁北组建鲁北特委。于文彬到鲁北后,与津南特委负责路东工作的马振华取得联系,建立了鲁北特委,统一了津南、鲁北地区的党组织。 在此以前,原津南特委负责人马振华、邸玉栋,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抗日武装的指示,广泛发动群众,收敛民间枪支,准备武装起义。庆云、乐陵、宁津等县的党组织率先举行了武装起义,并参加了在河北省盐山县旧县镇发动的武装起义,成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 年秋到年初抗日民主政府相继建立 乐陵人民欢庆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在特委领导下,救国军连克日伪军侵占的盐山、无棣、乐陵、庆云、阳信县城,并在这几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年2月冀鲁边区党委成立 年5月,于文彬牺牲,鲁北特委与省委失去了联系,特委通过原津南特委的关系与中共河北省委取得联系。同年6月,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马国瑞,随同平津支队和永兴支队来到鲁北,并建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 年,肖华(右)与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左)在冀鲁边区合影。 同年9月,肖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乐陵,即着手帮助地方建立党组织。同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建立了中共冀鲁边区特委。特委成立后,对所属各县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开办了特委党校,培训干部,创办了《烽火报》。10月,肖华在乐陵举办了党政学校,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 年5月,中央北方局将冀鲁边特委分建为津南地委和鲁北地委。宁津、乐陵、庆云三县归津南地委领导。平原、陵县、德县、临邑、齐河、禹城等县党组织归鲁北地委领导。 年10月,中央北方局将鲁北地委分成两个地委,称冀鲁边二地委、三地委。二地委领导德县、平原、禹城、临邑、德平、济阳等县委,三地委领导庆云、商河及惠民的几个县委。津南地委改称冀鲁边一地委。 年2月,经中共北方局批准,建立冀鲁边区党委。冀鲁边区一、二、三地委归属冀鲁边区党委领导。 年冀鲁边区各县相继解放 年4月,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检查工作,对冀鲁边区工作的指示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根据刘少奇同志对冀鲁边区工作的重要指示,冀鲁边区各级党政军机关和部队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敌进我进、灵活多变”的斗争策略,不断打击敌人,形势逐渐好转。 年1月,山东分局决定将冀鲁边区党委与清河区党委合并,建立渤海区党委。 年7月,渤海军区发起夏季攻势,二、三军分区部队分别收复德平、庆云县城。 位于乐陵市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冀鲁边区缔造了山东抗战史上的“四个第一” 成立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众团体(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 抗日救国救国会(军)成立遗址 发动了山东最早的农民抗日武装起义——黄夹起义 黄夹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乐陵中心县委书记杜步舟 成立了山东第一个民主抗日县政府——乐陵县民主政府 年10月9日,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抗战第一枪——流坡坞阻击战 流坡坞阻击战部分领导人 在冀鲁边区存在的时间里,党组织从小到大,直到发展成为领导一个战略区的区党委。使只有几百名党员、几百人武装、几个县的小游击根据地,发展成为拥有2.5万名党员,2万人的武装,活动区域达24个县,万人口的重要战略区。八年抗战期间,英勇的冀鲁边区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有90多名县团级干部、10多万战士、民众牺牲。 津浦铁路以西 在津浦铁路西,共产党领导的各县抗日武装,抵抗日军侵略,打击土匪杂团骚乱,振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点击可看大图) 年10月张承先 在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范筑先部工作的共产党员张承先,以范筑先秘书的身份,到夏津、武城、恩县、高唐、禹城一带开展党的工作。 年2月各地县委或工委相继建立夏津县工委书记陈剑 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东渡卫河,进入武城、夏津、恩县、高唐、平原一带,破袭津浦铁路,开展抗日活动,帮助地方党组织开辟了卫东抗日根据地,帮助恩县、禹城、平原、夏津建立县委或工委,组建各县武装工作团和群众团体。 年6月鲁西北特委分建鲁西北特委旧址 鲁西北特委分建为两个特委:以聊城为中心成立鲁西特委;在夏津成立新的鲁西北特委,张承先任特委书记。 年3月鲁西区党委建立撤销特委,建立鲁西区党委,下属6个地委。其中卫运河以东为三地委(也称卫东地委),活动区域是武城、夏津、平原、禹城、恩县、高唐。 年运东地委组建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将原鲁西三地委所属党组织划给冀南区党委领导,并于当月组建运东地委,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运东地下斗争,为重新开辟这一地区创造条件。年2月,区党委组织武工队开辟运东地区。到年秋,运东大部地区被我军控制。据此,冀南区党委遂将运东地委并入六地委。 年最后一批日军被消灭10月底,武城、夏津、齐河、禹城、恩县、平原等县相继解放。 禹城之战中被我军俘虏的日本官兵 解放后的禹城火车站 12月30日,禹城火车站之战打响,此次战斗,我军把中国境内最后一批拒不投降的日军全部消灭,禹城解放。 年解放德州之战图为我军进攻并夺取德州火车站情形。 德州解放后,八路军文工团在德州进行文艺演出 6月6日,渤海区我军在冀南军区兄弟部队配合下发起德州战役。经过5天激战,歼敌0余人,国民党中将王继祥被俘,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俘获的第一名国民党中将军官。至此,鲁北各县全部解放。 全面内战爆发后,德州人民在渤海区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支前,支援解放战争,保卫胜利果实,将革命进行到底。其主要工作包括四个方面: 年夏,夏津县委、县政府和冀南区党校学员组成土改工作队,深入乡村开展土改运动。 年7月,乐陵县政府发布“关于土地改革”的布告,县长石磊光(女)签发。 从年夏到年冬,在农村普遍实行土地改革。不仅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扩大了群众组织,建立和加强了乡村政权。及时打击了阴谋复辟倒算的地主“还乡团”,保卫了土改成果,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参军动员大会召开 德平县担架队随部队转移大别山区 临邑县南下女干部 据不完全统计,从年9月至年上半年,津浦铁路以东现德州市所属县市区,共有8万多名青年参军,参加支前的民工达20多万人,按当时的人口,平均每11个人就有1人支前。此外,还抽调多名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江南新区。 整风中进行自我检查时的情形 年1月上旬到2月中旬,地委集中全区多名区以上党员干部,在夏津蒋寨进行整党整风,随后又在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分批开展整党运动。通过集中学习、整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觉悟,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了作风,纯洁壮大了组织。 截至年9月,渤海一、二分区大多数村庄和其它基层单位都建立了党支部,党员总计4万余人。 渤海区生产合作社的妇女们纺线织布组织生产 当时的学习书籍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后,各县的形势相对稳定,广大军民为了迎接全国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做好支前工作,更加努力地发展工农业生产,大力推动了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年10月1日,沧南地委隆重庆祝新中国诞生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又揭开了新的篇章。德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胜利的姿态,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革命母亲常大娘 常大娘刘相惠与丈夫常培仁 常大娘在地道内给伤员喂饭 常大娘,名刘相惠。年出生于乐陵朱集镇刘玉亭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年仅9岁就到大常村做了童养媳。 抗战爆发后,常大娘全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阵营。挖地洞,救伤员,送情报,摸敌情,凡他们能做的,从不畏惧。有史料记载,她家曾先后掩护过我抗日军政干部60多名,她挖的地道成为八路军的指挥部、保障部、医院,她家成了我抗日军民坚强可靠的堡垒户。干部军民亲切地称她“常大娘”。 年,卧病在床的常大娘向来看望她的县领导郑重地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年,83岁的常大娘离世。 毛主席评价她:大爱为国,革命母亲。 “夹小包袱的大嫂”崔兰仙 崔兰仙,冀鲁边区第一位妇女抗日救国总会会长。她在冀鲁边区较早地指导组建了庆云、乐陵、宁津妇女救国会,组织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斗争,培养了一大批妇女积极分子。她经常夹着小包袱,化装成农村妇女,来往于敌人据点之间,活动在各个村庄,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夹小包袱的大嫂”。 崔兰仙创办了冀鲁边区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解放》月刊,成为党指挥妇女工作的重要窗口。她在乐陵一带创办了妇女干部训练班,对妇女干部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宁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年6月12日,崔兰仙在东光县刘大瓮村遭到敌人四面合击,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女性群像 渤海军区女战士 抗日根据地的年轻女战士在血与火的锻炼中神情坚强刚毅。 乐陵县妇女在为部队赶做被服 各级妇救会发动和带领广大妇女支持亲人报名参军,为战士做被服,积极为前线服务。 中科UM-D白癜风可以治好吗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zx/96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