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全国身高第一,高考分数第一, 还有更骄傲的,你可能还不知道吧? 山东人酒量,又杀入全国第一! 今年发布的《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中,山东以绝对优势轻松击败东北三省成为中国最能喝的城市。其中,72%的山东网友年夜饭喝了超过三两以上的白酒,35%的人喝了半斤以上。 和山东人一起吃饭; 你会明白什么叫实在; 和山东人一起喝酒; 你会明白什么叫太实在。 山东,不仅是中华美酒诞生地,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从古到今,还都是酒的生产和消费大省,在全国名列前茅,齐鲁大地喝酒之风不仅盛行亦有其独特之处。 山东17地市酒量排行榜 17德州人平均酒量:1两 据说大部分人沾酒即倒,喜欢喝葡萄酒,比如黄酒、饮料酒等低度酒…… 16枣庄人平均酒量:1.5两 多数人不胜酒力,喝酒时话多,图一热闹! 15潍坊人平均酒量:1.55两 绝大部分人平时很少喝酒,一般都是一口一口抿着喝,偶尔也会激发体内的潜力爆发一次。 14临沂人平均酒量:1.6两 煎饼山东第一,喝酒不行。 13淄博人平均酒量:2两 大部分人喜欢独自喝酒,喝多少看心情。不喜欢灌酒! 12滨州人平均酒量:3.5两 喝不多,没喝多少就开始谈感情了。 康熙二十六、董郎家酒、68度枣木杠酒、42°大山特酒、42°大山特酒、孙武家酒、范公酒篓、天地缘酒; 11东营人平均酒量:4两 喝酒不猛,但是普遍爱喝酒,酒量还可以。 10泰安人平均酒量:4.2两 比较极端,一类很爱喝又很能喝,一类不爱也不能喝,平均下来就酒量平平了。 9日照人平均酒量:5两 喝酒规矩一大堆,敬酒必须有理由,战斗力一般。 8济南人平均酒量:5.7两 平时不怎么喜欢喝酒,但是喝起来就有种解除封印的感觉,酒量也还不错。 7莱芜人平均酒量:6两 喜欢喝啤酒,都是大杯狂灌!喝白酒不行,三杯必倒! 6威海人平均酒量:6.1两 喝酒比较低调,不逞强不装。 5聊城人平均酒量:6.5两 女人比男人能喝。平时小斟小饮,逢酒席必猛灌,不醉不罢休,战斗力较强。 4济宁人平均酒量:6.8两 济宁夜市多,尤其是夏天晚上,吃夜市的时候当然少不了喝酒,一般是啤酒,但是喝地比较豪爽。 3青岛人平均酒量:7两 也酷爱啤酒,基本上当饮料喝。无论男女老少,喝个三五瓶不在话下。 真的假的? 说喝啤酒7瓶我信 白酒7两我可不信 2烟台人平均酒量:8两 烟台人喝酒不显山不露水,看似不能喝,到了酒桌了战斗力惊人。部分人每餐必小饮几杯。夏天,喝扎啤吃烧烤已经成为烟台的新主流。 1菏泽人平均酒量:无上限! 酒桌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东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过山东小绵羊!这里的山东小绵羊便指的是菏泽人。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战斗力可叫板内蒙,十分惊人。菏泽人喝酒喜欢一口闷,不管大杯小杯,喜欢对瓶吹,不管大瓶小瓶。菏泽人劝酒的功力也十分了得,目的就是喝倒对方。 山东人喝酒的规矩 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来山东会友、旅游的朋友不妨了解下。 先说入座: 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在他的对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来招待客人的,叫“主陪”。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但意思差不多。 外地的朋友若不清楚其中原委,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两个位置的餐巾的叠法是与众不同的。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面的。 而主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的。其位置的餐巾则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状。整个餐巾的布局有点象是展翅的凤凰。定好了这两个位子,别的位置就好确定了。 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宾”,右面的是“次宾”;相对应的,左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右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 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开始倒酒: 宾主落座,开始倒酒。山东人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大碗喝酒。这似乎有梁山好汉之遗风。如今虽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你若是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山东人用那种三钱的小酒盅喝酒,那就很不真实了。山东时下的标准杯是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8度左右(山东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当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 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这杯酒是每位到场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这第一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以前一般是6次,叫“六顺”,最近比较流行“7次”,即主陪带“4次”副主陪带“3次”,或者主陪、副主陪各带“3次”,由三陪或指定一人带“1次”,凑够“7次”,“7”寓意“起”。“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高升”的意思,图个吉利。这样大家在主人的带领下,边喝、边吃、边说话。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叫“过电”。经常可以在饭店里面听到这样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声。酒桌戏称“丐帮开会”。 等主人带领大家满饮此杯,该轮到主陪发言了。同样是客套一番,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 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在这期间,是酒桌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宾主的关系一下子能拉近许多。但这个时候往往是比较头疼的时候。因为此时已经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间劝酒的花样有多,特别容易喝醉。 “无鱼不成宴,无酒不成席。”——山东人独特的酒文化 在山东酒桌上,鱼是最常见的,端上来后,鱼头要对准主宾或年长者。 有句话叫“头三尾四,脊五肚六”,即鱼的这四部位对着谁,谁便要喝几杯酒。 若有人把鱼眼睛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高看一眼”,鱼两只眼睛,便是6杯; 若有人把鱼脸(即腮)夹给谁,谁便要喝2杯,此谓“赏个脸面”,鱼左右两腮便是4杯酒; 其间若有谁把鱼的背鳍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一帆风顺”; 把鱼尾夹给谁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动听”,需喝2杯; 鱼肚下面的鱼翅夹给谁可谓“展翅高飞”,又是3杯,如能把四个鱼翅都打发出去,便是12杯; 有人从鱼肚子里夹出的肉送与谁,意为“肝胆相照”,同饮2杯,即4杯; 有时为了凑热闹,把鱼肚皮所指处,定为“心腹之人”,脊背方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望子成龙”、“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都是用鱼做文章常用的行酒令,都是从鱼肚子里夹出一块肉来送与别人; 鱼菜渐凉,可用一句“团团圆圆”同饮1杯,然后吃鱼。 有时鱼头对着的主宾不想喝鱼头酒时,就用筷子捅捅鱼嘴“大家通通都喝”,然后便同饮1杯后吃鱼。 有的人不能喝酒,却又被鱼头所指,可以用筷夹片菜叶盖上鱼眼,这叫“一概(盖)不论”,随便大伙咋喝吧。 山东人喝酒时间一般比较长,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外,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而一些挚友之间的聚会则时间更长。 来源:畅游齐鲁 为白癜风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ezhoushizx.com/dzzx/95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