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东南卫视看到一档谈话节目《中国正在说》。主讲人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研究员陈平老师。他是年入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的文革前入学的大学生。后来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年出国留学。他是研究物理的,但对经济学很感兴趣,从而转学经济学。他提出了经济混沌理论,与代谢发展理论。听到这篇演讲,很受启发,分析给大家。 陈平是谁?在正确理解陈平教授的N种方式里,小海鸥为您提供两个搜索标签:第一、师从名门,第二、跨界高手。 师从名门 中国人讲“师承”,严师出高徒。先来看看陈平教授的老师是谁?陈平的大学老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严济慈,研究生时期的导师是从事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研究的何祚庥。年代,陈平到美国留学,进入著名的普里戈金研究中心。普里戈金是谁?普里戈金是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还有,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提出者罗伯特?赫曼也是陈平的导师(此处省略一百字)……老师队伍这么强大,学生陈平却给自己起了“独孤求败”、寂寞求错”的绰号,因为科学就是试错,“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跨界高手 不要去百度百科了,字太多,小海鸥已经简单整理了陈平的履历表。陈平的研究领域跨越物理学界和经济学界,学术的说法叫作“复杂科学”,按照陈平自己的话来说是“我是研究经济复杂性的前沿物理学家”。 在国内,陈平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退休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在国外,他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复杂量子系统中心的访问科学家;也是领导经济学新思维运动的《世界经济学会》创始执委会的成员和理事;同时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与社会中心外籍研究员,该中心成员包括多位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和前任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陈平是9位外籍研究员中首位来自亚洲的学者。 太高端了!陈平到底要来《中国正在说》说什么? 别担心,陈平说的都是您听得懂的大白话。从年开始,当作为经济学家的陈平到世界各国讲演时,他发现世界各国的高层更感兴趣的不是他的“复杂科学“,而是希望他分享中国崛起的经验。于是,陈平开始总结经济学领域的”中国道路“。先来剧透一段陈平和金融大鳄索罗斯共进午餐时的对话: “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子基金总部吃饭,索罗斯当时就跟我说了一句话,说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是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跟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说中国人学得快呀!我就反问索罗斯一句,我说您说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反应是很快的人,他那次没有回答,我给了他一个回答,我说中国学得快是因为中国可以全方位地学习! ”于是,在“翻万卷书、游千里路、会百家才”之后,陈平提出要打破“西方中心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思维,不再迷信英美模式,看清中国当前的历史定位,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未来发展战略,才是中国把握未来的关键所在。 “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是要真正占领科学的制高点。为什么?因为亚当·斯密讲得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这个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也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来,中国要真正解决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 ”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在中美关系上做了一些小动作。陈平说,这不过是在就任后在与中国讨价还价时抬高自己谈判的砝码。而且,特朗普的上台,标志着加速了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终结。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猛。于是,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的道路是否会超越美国的模式。 陈平说,年,在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之后,在巴西举行了一场研讨会。有人说,在危机之后,中国会成为世界的中心吗?在研讨会结束之后,巴西官员邀请他参观巴西总统战略规划部。陈平说,看到这个战略规划部,不像是一个政府的办公机构,倒像是总参的作战部。左边一个大屏幕,上面是中国地图,中国高铁的线路几横几纵。在右边,也有一个大屏幕,上面是巴西地图,也是规划中的巴西高铁的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学中国的。巴西人说,我们每提出一个规划,还没开始做,西方的批评就来了。什么破坏环境,政府扭曲市场。怎么你们中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 陈平说,我根据我的物理学的直觉,为什么中国的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的经济发展政策比俄国、比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学体系,有独立的国防,所以才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你就只会发展成为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 陈平说,发展现代工业经济和大科学发展道路,与亚当·斯密时代的手工作坊经济学完全两码事。现在我们教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实际是一个乌托邦。他说,我到普里高津那里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经济混沌现象。我发现各种不同文明的发展道路,是多种文明在那里竞争,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所宣传的,是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模式崛起的原因。(以下内容均按陈平的第一人称) 他们会问,为什么中国会崛起。 中国与西方大国竞争,是占优势还是劣势,他举三个例子: 第一,在德克萨斯州,没有一条客运铁路,只有一条货运铁路。他们打算建一条轻轨,还不是高铁,要把几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德州的民主决策、公民投票,投了20年,现在这个规划还停留在纸上。为什么?因为在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条件下,利益是冲突的。修条轻轨,谁会不高兴?第一不高兴的是航空公司。人们都去坐轻轨了,没人坐飞机了,我的利润就下降了。第二不高兴的是旅店,坐轻轨一下就到了,不需要转飞机,就没人住旅店了。第三是沿途的居民,噪声增加了,地价就贬值了。 在西方修一条铁路、高铁,如何选线,在哪里设站,都是没法解决的问题。只有中国,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拿出四万亿,修高铁。现在很多国家,想学中国高铁,征地、私有制,征不下来。中国社会主义大协作,超过西方分工加市场的模式。 第二,纽约时报做调查,为什么美国科技先进,发展为什么没有中国快。苹果公司老总乔布斯,手机放在口袋里,钥匙在手机的塑料面上划了一道痕。这马上就要上市了,他要求一个礼拜之内,把塑料面换成玻璃的。开会的副总裁一听就急了,立马坐飞机到深圳。为什么?因为他要在美国招生产这种玻璃的工人,招工的时间就要好几个月,黄花菜就凉了。而我的手机下个月就要上市了。这怎么来得及。美国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 苹果高管下了飞机,中国高管24小时之内都开着电话,笔记本电脑一打,中国工人在24小时之内,工人全来上班了。你如果需要配件,那我公司隔壁就有,你要螺丝,这种螺丝隔壁就有。你要电阻,公司对面也有。中国的深圳就是一个产业聚集的世界上最强的加工基地。这就是为什么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苹果公司的股东赚走了,中国工人拿血汗钱,连5%都不到。 按照今天特朗普的逻辑,谁赢了?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还是中国赢了。中国赢就赢在保证了就业,保证了可持续发展。而美国那些高技术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返修的苹果机,他们工资下来了一大截。这下才有特朗普的胜选。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美国想来想去的是,美国一直赢。结果发现,中国成了大赢家。美国成了输家。 中国做的研发不如美国,怎么可能经济发展那么大的动力?有一年春节,有企业家请我吃饭,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了我一个数字,让我非常震惊。这个数字从来没有任何经济学文献里看到过。他说美国现在还是保持研发的优势,我一个产品,研发出来,已经可以应用了。从投资、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核准,然后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十年以上。他说,你说得不错,在美国是十年以上,在欧洲还要长。他说,你知道中国人从投资、生产,到上市,把钱赚回来,只用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跟中国竞争? 日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大师,叫大前研一。他当时写了一本书,在日本引起了非常的轰动。书的名字非常绝。美国不是叫美利坚合众国吗?英文就是theUnitedStatesofAmerica。大前研一的这本书,名字叫theUnitedStatesof中华。中华联邦。他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周边的国家,都加入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家庭里。当时那个时候,西方还在讲中国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我问他你到底看好中国经济的什么呀?他说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一句话更有意思,说当年七十年代,我们日本人非常自信,WhattheAmericacando,Icandoit。美国人能做什么,我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不行了。现在日本人说什么呢?WhattheChinesecando,howcanwedoit?中国人能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能做得到呢? 大前研一讲的这个话,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金融危机之后,年2月底,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做讲学,讲我的金融危机的理论。讲完第二天,金融大鳄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子基金总部吃饭。他跟我讲了一句话,说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他感叹了一句,跟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他说,中国人学得快呀。那我就有思想准备了。我就反问了索罗斯一句,您说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反应很快,而那天他没有回答。我给了他一个回答,中国人学得快,是因为中国可以全方位地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和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我说,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来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的欢迎。 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不是我们自我吹嘘,说我们中国有多了不起,而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比我们中国更多地认识到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而我们国内多数经济学家还是认为中国还是有中国的问题,认为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这是不对的。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各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多年统一的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中国有强有力的政府的领导,在国际竞争中,就比西方的三权分立这种制度要优越得多。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上社会主义大协作这样一种创新的办法。这是我对中国模式的理解。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英国的工业革命、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作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把黑奴和农民也是当作牺牲品的。毛泽东在这里的创新是“出格”的,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都没有。 中国的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的就是问我,这是什么道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的,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西方总讲一,一神教,归于一。他们老是一个趋同的思维,一刀切。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都不相同,他不管,全来个休克疗法,自由化、私有化,中国就不一样。 中国的第一条经验是什么呢?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的稳定和创新。而且另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东欧国家那样,片面地对西方国家开放,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 中国怎么开放呢?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搞特区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中国有很多的改革,包括包产到户,包括深圳特区、经济特区,也包括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方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一个几百天改革计划,计划还没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追认。安徽农村试验得好,广东、浙江的发展做得好,别的省份就自动地仿效,中央事后就总结,然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过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这个一刀切的这种发展道路。 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功,不但是出口导向的成功,外汇储备增加,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找到的道路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的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中国道路的崛起超越了西方模式,我们以前,摸石头过河。做得好,但没理论,人家不承认。我们今天怎么样?我们今天要发展经济学的新思维。中国必须要自主创新,要吸取西方的教训,找到自己的新路。这才是我们经济学家的一个责任。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经济学家讲的,中国是七十年代的日本,而且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不可能高速发展。我认为,中国现在是年时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要占领这个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 中国今天的格局不是七十年代的日本,而是年的美国。此话怎么讲?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世界第一,和我们中国现在一样。但是美国当时没有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当时科学的制高点在哪儿?在德国手里,美国也没有占领。金融和军事的制高点,在哪儿?当时在英国。 美国一直到二次大战之后,严格地说,是六十年代,美国登月飞船发射成功之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的全面的制高点。所以,如果和美国比的话,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是真的要占领科学的制高点。为什么?因为亚当·斯密讲的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这个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来,中国要真正地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的问题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我想应该非常简单。那中国有没有可能在未来10年到20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工业的制高点呢?我认为,非常可能。 我有个朋友,中国的物理学家。他说过一句非常精彩的,美国封锁中国什么,中国就把这个什么给造出来。你不卖给中国雷达预警飞机,中国就研制出来了。你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条,中国科技现在还是追赶美国。为什么美国的科技能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收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学远远不如欧洲。二次大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在立国的时候,所有各州高的州立大学,他们说的土地赠与大学,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而且很多州的首府都设在小城市。所以大学的地价要远比欧洲和亚洲便宜。所以他们可以把科学家大批地接收到小城市里面,专心做学问。他们又不想当官,又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世界上最好的,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儿,你们一听就知道,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儿哞哞叫。剑桥人出了多少科研成果。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儿?在德国的哥廷根大学。那个城市非常小,只有几十万人口。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的县,大的县大概都够不上。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抗战时期,城市里年轻有为的青年到延安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一样,我们把沿海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跟金融,跟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成国企的集团,我们学美国的,叫作大学基金会。我告诉诸位,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的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 用三句话总结刚才的演讲。 我也拿历史做起点。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讲的是政治。我讲的是科学。西方科学成功,我们叫分析科学。分析科学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我们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整体论的时代,是靠合。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 第一句话,由分到合,要走向复杂科学,中国人有优势。第二句话,世界发展的规律,不仅仅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从时间角度去看的。从空间角度去看,毛主席讲得更高明,农村包围城市,边缘崛起,挑战核心。中国现在就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毛泽东加马克思,中国必胜。第三句话,我认为,邓小平才是真正掌握了经济学的精髓。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和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中国将会引领世界未来的经济发展。 来源:东南卫视 看原录像,点击下面的原文链接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enlin-swl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